
資料漫畫
“幽靈信用卡”
臺海網(wǎng)4月5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所謂“幽靈信用卡”,就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名下卻多了一張或幾張信用卡,更糟糕的是,還產(chǎn)生了惡意透支記錄,最后影響到了個人征信。
據(jù)銀行相關(guān)人士分析,出現(xiàn)這類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消費者對個人信息保管不善,例如,不少非法機構(gòu)打著能代辦大額信用卡的名義,讓消費者提供身份信息,而很多通過正規(guī)渠道辦卡被拒或?qū)︻~度不滿意的消費者,輕易相信這些非法機構(gòu),將自己的重要信息泄露了出去,導(dǎo)致被冒名開卡。另外,也存在某些銀行批卡審核存在不嚴格的情況,違規(guī)發(fā)卡,導(dǎo)致大量非本人申請的信用卡流出。
“真的太奇怪了,小長假前一天突然接到銀行電話,說我的信用卡有近1500元的逾期。”昨日,市民小沈撥打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講述了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一件“怪事”。小沈說,自己從未在該家銀行辦理過信用卡,但經(jīng)銀行查詢后,名下卻有一張信用卡,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記者張詩
【案例】
多辦了張信用卡自己卻渾然不知
小長假前一天,小沈乘公交下班途中接到了來自銀行信用卡中心的電話。通話中,銀行工作人員提醒名下有一張信用卡已逾期1500多元,已被記入個人征信記錄。“當(dāng)時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詐騙電話,但掛掉電話后,總覺得哪里不對,特別是對方提到個人征信記錄。”小沈說,回到家后便撥通了該家銀行的客服熱線,通過人工服務(wù)查詢自己名下是否有辦理信用卡。得到確認后,小沈不放心,前往銀行查詢了個人征信記錄。令他驚訝的是,該張信用卡申請辦理的地點在浙江省,此前他從未到過浙江,而除了姓名和身份證號碼以外,其他信息均與他本人不符。
小沈的第一反應(yīng)是報警,隨后他向銀行信用卡中心反映了這個情況,得到的答案是可能有人冒用小沈的身份信息辦理了這張信用卡。這時,小沈才想起來,過年期間曾在路邊填寫過某教育機構(gòu)的招聘信息,對方要求提供身份證復(fù)印件就可獲得一份精美禮品,小沈沒多想就給了。但2個月過去了,工作沒消息,個人信息卻泄露了。
之后,小沈立即辦理了信用卡掛失手續(xù),并將事件向銀行登記說明。昨日,記者致電該銀行信用卡中心咨詢小沈事件的后續(xù)。該銀行的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員稱,目前事件已在調(diào)查中,若后臺核實調(diào)查持卡人的賬單非本人消費,將撤銷持卡人的不良征信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