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2020年9月1日拍攝的福建省廈門市演武大橋沿線及鼓浪嶼一帶城市海濱風(fēng)光(無人機(jī)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有人說,
他們印象中的廈門,
是博餅時超大的狀元碗,
是飯桌上少不了的“醬油水”,
氣定神閑,包容溫和。
也有人說,
他們眼中的廈門,
是碧海藍(lán)天下的沙灘和旅人,
是街邊不期而遇的三角梅和鳳凰花,
寧靜溫馨,感性溫存。
還有人說,
他們心里的廈門,
是迎來送往的輪渡和大橋,
是生生不息的鼓浪嶼潮涌,
臨海聽風(fēng),氣象萬千。

這是10月6日拍攝的廈門鼓浪嶼景區(qū)(無人機(jī)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也許,
在一千人的眼中,
這座城有著一千種模樣。
只因這千面之城,
并不墨守成規(guī)。
以改革為使命,
以開放為動力,
于風(fēng)云際會中緊抓機(jī)遇,
在時代變遷時勇?lián)厝巍?/span>
這,就是廈門。
(一)

2020年9月9日,在廈門筼筜湖西堤閘口附近,一群鷺鳥在覓食。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廈門地處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出海口,
古稱“下門”,別名”鷺島”。
在中國,以動物為別名的城市不多,
被稱作“鷺島”的廈門便是其一。
相傳在遠(yuǎn)古的時候,
常有成群的白鷺棲息在廈門島上,
廈門因此得名“鷺島”。
也有考證認(rèn)為,
“鷺島”是因廈門島嶼酷似展翅的飛鳥而來。
但不管出自何處,
“鷺島”賦予了廈門這座城市諸多浪漫色彩。

拼接照片丨上圖:在廈門鼓浪嶼日光巖上拍攝的鼓浪嶼景觀(2017年7月11日,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下圖:福建省廈門市遠(yuǎn)眺(1986年1月23日發(fā),新華社記者 李基祿 攝)
廈門很新,
設(shè)市不過80余年;
廈門也很老,
在時間長河中跌宕變幻。
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始自唐朝中期,
至今已有千余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