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8月25日訊 據人民網報道 23-24日,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主辦的全國農產品質量學術研討會在廈門順利召開。本次研討會旨在推動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識別、評價、預警防控技術和管理水平。

會上,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質標所汪飛杰書記指出,風險評估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法定職責,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監(jiān)管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基礎保障,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技術支撐。農科院農業(yè)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自2011以來,共計完成了105家風險評估實驗室和148家風險評估實驗站的篩選和技術審核;完成了歷年風險評估專項的組織協(xié)調、技術審核把關和評估結果總結報送,以及持久性環(huán)境污染物和禽蛋農藥殘留兩大應急評估專項的設計及組織實施等。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紀檢組組長李杰人表示,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農業(yè)科學的重要新興學科,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更是該學科的核心領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技術基礎。然而,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工作與依法監(jiān)督和科學管理的需求相比,差距較大,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在風險評估技術和風險管理預警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跟進。

在大會報告上,中國農業(yè)大學沈建忠院士以“農產品中危害因子檢測現狀及挑戰(zhàn)”為題,闡述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背景,危害因子檢測的現狀、挑戰(zhàn)與趨勢,并強調農獸藥殘留仍然是食用農產品危害因子的主要來源之一,最后介紹了免疫快速檢測技術的發(fā)展前景。
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主席喬雄梧以“我國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制定及面臨的風險評估問題探討”為題,分析了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制定的法律基礎、發(fā)展歷程,經過多年的發(fā)展,符合現代風險分析原則的農藥殘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初步形成。同時指出了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制定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工作的重點。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以“農產品黃曲霉毒素污染檢測與預警控制”為題,提出了黃曲霉毒素的污染危害,介紹了黃曲霉毒素的檢測技術、風險預警、全程控制技術的成果,以及脫毒減毒技術的進展。
據悉,本次會議是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打造一流的學術交流平臺,不斷提升風險評估技術能力水平,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科學監(jiān)管和生產消費指導提供強勁有力的重要支撐。(實習生 白純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