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中的劉郭慶。記者 陳理杰 攝
臺海網(wǎng)2月11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在高崎國際機場候機樓南側(cè),佇立著一座高69米的建筑,細高的樓身在機場內(nèi)特別醒目。這是城市里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廈門空管站的航管樓。
這里有著一群同樣“神秘”的人,也許你一輩子都見不到他們,但只要你乘坐過飛機,他們就與你曾經(jīng)息息相關(guān)。他們每天指揮著廈門機場550架飛機的起降,保障著進近750架次、區(qū)域1300架次的飛行,他們就是被稱為“空中交警”的空中交通管制員。
春運到來,這些空中管制員也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他們迎來送往無數(shù)航班,迎送千千萬萬旅客踏上回家團圓路,自己卻堅守在崗位上鮮與家人團聚。昨日,晨報記者走進廈門空管管制大樓,探秘這群指揮飛機的人。
指揮飛機
擊鼓傳花般起落
大樓頂層的塔臺總是燈火通明,無論何時,這里都有人值守。通過層層門禁,記者進入了塔臺,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扇形寬敞空間,透過全景玻璃,機場跑道和停機坪一覽無余,每架飛機起降瞬間都可盡收眼底。
與地面交通相類似,航班必須按照規(guī)定的航路飛行,必須聽從“空中交警”的指令,分別由塔臺管制員、進近管制員、區(qū)域管制員“接力”指揮。管制員實施管制服務(wù)各有分工,塔臺管制室管轄機場區(qū)域垂直高度900米以下和地面運行;進近管制室管轄水平區(qū)域在機場半徑80公里以內(nèi)、高度900米—4800米范圍;區(qū)域管制室管轄范圍為整個福建省及周邊相關(guān)空域。
在空中,兩架飛機之間的水平安全距離和垂直安全高度都有嚴格要求,水平安全距離要在10公里以上,垂直安全高度在300米以上。每架飛機落地前要與之前落地的飛機保持2分鐘的安全間隔,同一航線的飛機要保持10分鐘間隔。指揮每架飛機起落,猶如擊鼓傳花———管制員頭戴耳麥,移動著進程單,緊盯著前方雷達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標點”,配合默契,從容不迫地向機組發(fā)出指令。
每一道指令,都是飛機的生命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