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去野藝術市集”以“野營生活”為主題,將有關健康、自然、高品質和高趣味的生活方式集中呈現(xiàn)。(本報記者 林銘鴻 攝)

▲殿前東山巖影像放映會,邀請市民朋友一起觀賞這份來自“殿前家人”的特別藝術記錄。

藝術家們在墻體上作畫,以彩繪形式美化“城中村”。

▲觀眾聚精會神觀展。

▲40位知名畫家走進高殿社區(qū),圍繞殿前特色文化主題開展寫生創(chuàng)作。

▲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街道的點滴。
臺海網1月30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用鏡頭定格精彩,讓藝術照進生活。昨天下午,“騰飛殿前·詩畫家園”福建省首個城中村主題地域特展在湖里區(qū)殿前街道紅頂藝術社區(qū)舉行,展出在“騰飛殿前·詩畫家園”——慶祝廈門經濟特區(qū)建設40周年暨跨年藝術嘉年華活動中,由40位藝術家及20位殿前村民共同完成的65件藝術作品。
殿前街道是廈門經濟特區(qū)的“鷺島門戶”,也是許多老湖里人、特區(qū)建設者和臺胞臺商的家園。“騰飛殿前·詩畫家園”系列活動自去年年底啟動以來,邀請知名畫家、導演、攝影師參與家園建設,舉辦詩畫家園等系列文化藝術活動,為街道帶來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系列活動由殿前家園藝術家寫生、殿前村民全家福拍攝、騰飛殿前藝術短片、殿前首屆跨年藝術嘉年華四大部分組成,最終作品匯集福建省首個城中村主題地域特展,在形式上全國少有、我省首次,更是文藝工作者助力創(chuàng)建文明社區(qū)的一次有益探索。
本次活動充分展現(xiàn)了湖里區(qū)作為特區(qū)發(fā)祥地在建設、發(fā)展上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及殿前街道在小區(qū)治理、幸福民生方面交出的樣板答卷,更體現(xiàn)了街道對文化產業(yè)等的重視力度。殿前街道黨工委書記唐達達對記者表示,街道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大力弘揚“把居民當家人,把社區(qū)當家建”文明新風,勇立潮頭、勇毅前行,讓文藝的百花永遠為居民群眾綻放,積極主動服務湖里區(qū)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中心城區(qū),助力我市加快打造文化中心、藝術之城、音樂之島。
多元參與
精彩活動吸引各界目光
騰飛的經濟與悠然的生活、燦爛的歷史與多元的載體,當內涵豐富的關鍵詞在信息化的今天“激烈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也許,這場持續(xù)一個月的跨年藝術嘉年華活動,正在于提供一種觀察殿前、解讀生活的不同視角。
當?shù)钋皳肀囆g,它將跨越多種媒介,立體而生動。“騰飛殿前·詩畫家園”是廈門首個城中村主題地域藝術展,通過三種詩畫藝術活動,形成約65件以殿前村為主題內容的藝術作品。用畫筆記錄,福建省美術家協(xié)會秘書長趙勝利等40位知名畫家走進高殿社區(qū),圍繞紅色殿前、閩南建筑、廟宇文化、百年教育和華僑血脈等殿前特色文化主題開展寫生創(chuàng)作,關注和表現(xiàn)當今城市化快速發(fā)展時代背景下的社會巨大變遷,展現(xiàn)城市化議題中對人文現(xiàn)狀的深入觀察與思考;以光影定格,街道特邀中央電視臺《你好,生活》節(jié)目指定攝影師至殿前村,為村民拍攝“藝術全家福”;讓聲光同行,街道特邀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獲獎導演黃驥以殿前村為內容,通過“影像訓練營”教學指導的方式,帶領10位村民用“電影思維”視頻載體來記錄、表達對家園的觀察、熱愛,并于拍攝結束后舉行放映禮,邀請市民朋友一起觀賞“殿前家人”的特別藝術記錄。最后,一場“騰飛殿前·詩畫家園”藝術展將一個月來的藝術創(chuàng)作成果匯聚一堂,讓瞬間永恒,讓記憶永存。
當藝術走進殿前,它將激活文化因子,豐富而溫暖。4場全年齡藝術活動用藝術裝點家園,讓殿前家園大變“藝術村”——“假期愉快當代青年藝術展”邀請了包括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在內的22位當代青年藝術家,呈現(xiàn)獨特的觀看視角,觀察紛繁復雜的世界;“第二屆TCCAkids藝術節(jié)·海洋公約計劃”邀請了12位來自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及有著海外藝術院校留學歸國背景的藝術家,和孩子們共創(chuàng)藝術作品,呼吁對海洋的更多關注;“第十六屆HKBU MFA青年電影展映”精選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電影電視與數(shù)碼媒體(制作)碩士畢業(yè)生優(yōu)秀短片,進行集中展映;“第二屆去野藝術市集”則以“野營生活”為主題,匯集40多家攤主,將有關健康、自然、高品質和高趣味的生活方式集中呈現(xiàn)。
“讓殿前的文化‘走出去’,把優(yōu)秀的文化‘引進來’,這是城中村與藝術感的‘雙向奔赴’。”殿前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林佳告訴記者,持續(xù)一個月的活動豐富多彩、反響熱烈,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今后,街道將繼續(xù)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藝術送到居民身邊,也將讓更多藝術家認識殿前、愛上殿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