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類紀錄片《開臺王顏思齊》劇照

▲2019年6月海滄開臺文化公園開園
臺海網(wǎng)12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余健平/文 通訊員 洪欣琳 林廣明/圖)顏思齊寫入國家歷史教科書已有實質(zhì)性進展,全國初中歷史課本“鄭成功收復臺灣”一目中,將增加“相關史事”欄目,其中介紹“開臺王”顏思齊率眾開發(fā)臺灣的史實內(nèi)容。這是昨日在廈門舉行的第二屆“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上,導報記者了解到的信息。
A“思齊開臺 ”將入歷史教科書
進一步深化兩岸認同
顏思齊,明代晚期閩南海商集團首領之一,他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青礁村(今屬廈門市海滄區(qū))。時值全球大航海時代,他率領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等閩南海商和數(shù)千民眾來到臺灣島,筑寨定居,開墾荒地。史學家連橫在其《臺灣通史·人物列傳》中寫到:“以思齊為首,鄭芝龍附焉。”
2019年6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一屆“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上,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qū)和兩岸學者提議,把顏思齊寫入國家歷史教科書。
據(jù)相關管理辦法規(guī)定,歷史課程教材體現(xiàn)國家意志,實行國家統(tǒng)一編寫、統(tǒng)一審核、統(tǒng)一使用。據(jù)廈門市海滄區(qū)政協(xié)主席曹放在本次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致辭中介紹,把顏思齊寫入國家歷史教科書,是按照相關規(guī)范進行的。經(jīng)向國家有關主管部門了解確認,顏思齊寫入國家中學歷史教科書已有實質(zhì)性進展。
據(jù)曹放介紹,將顏思齊寫入國家歷史教科書具有重大意義,讓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更加清晰深刻,將進一步深化兩岸認同。這進一步揭示了中國人最早經(jīng)營開發(fā)臺灣的歷史事實,再一次彰顯了臺灣隸屬于中國的法理依據(jù),有助于明了顏思齊開發(fā)臺灣與鄭成功收復臺灣之間的歷史邏輯關系,有助于理解“臺灣是中國主權與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科學論斷。
B地位崇高
兩岸同胞共追憶
據(jù)曹放介紹,顏思齊長期以來在兩岸尤其是民間享有崇高地位,有著“開臺王”之稱。連橫《臺灣通史》記載,“過諸羅之野,游三界之埔,田夫故老,往往道顏思齊之事”。
在臺灣,保存著許多顏思齊開臺歷史遺跡和紀念場所。1953年,顏思齊墓被列為臺灣省古跡;1959年,臺灣當局在云林縣北港鎮(zhèn)區(qū)的街心建立了“顏思齊先生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1966年,為紀念顏思齊的開臺功績,新港媽祖廟奉天宮兩旁建立了“思齊閣”、“懷笨樓”。
多年來,臺灣與大陸民眾尤其是兩岸顏氏宗親,共同追思紀念顏思齊,共同開展了祭拜顏思齊、重修顏氏族譜、修建顏思齊紀念設施場所、編寫攝制顏思齊題材作品等活動。
近年來,海滄臺商投資區(qū)作為顏思齊故里,與臺灣同胞一道,大力弘揚顏思齊、鄭芝龍開臺偉業(yè)和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偉大歷史功勛。2016年,大陸文史專家和顏氏宗親與連戰(zhàn)、顏清標等臺灣人士參與拍攝的人文歷史紀錄片《開臺王顏思齊》在大陸央視及臺灣多家電視臺廣泛播出;2019年,臺灣著名作家楊渡與海滄合作,撰寫的《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一書在臺灣出版發(fā)行并被大陸媒體廣泛報道推介;2019年,兩岸民眾捐款興建的開臺文化公園在顏思齊故里廈門海滄青礁村建成開園;2020年10月,兩岸相關民間團體開始籌劃啟動顏思齊開臺四百周年紀念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