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途
冰鎮(zhèn)蔬果保存肉類
關鍵時還能幫忙救火
鼓浪嶼上水井多,用處也多:有些水井水質上乘,自然成為飲用首選;有些水井水質一般,就用來灌溉;當然,平時用得最多的還是在井邊洗滌。讓很多老鼓浪嶼人難以忘懷的,就是童年吃到的用井水冰鎮(zhèn)的蔬果。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得益于早期遍地可見的水井,鼓浪嶼發(fā)生火災時,這些水井甚至成為救命井。

董啟農從水牛埕方井中打水。
說到灌溉,在董啟農現在經營的“菜園子”餐館內,就有一口水井,井邊曾架設“吊烏桿”(一種利用杠桿原理汲水的省力裝置)。“以前這里是一片蕹菜(空心菜)地,就是用這個吊烏桿打水灌溉的。”董啟農說,可惜的是,這個吊烏桿被“莫蘭蒂”臺風損毀了。按照李世偉的說法,這可能是目前鼓浪嶼僅存的配置吊烏桿的水井了。
以前的婦女都喜歡到井邊洗衣服。“大家圍在一起難免聊起家長里短,甚至有把不住口風的人,隨口就會講起別家的八卦新聞。”李世偉笑著說,井邊就像島上一處開“新聞發(fā)布會”的地方,許多當時在島上流傳的新聞,可能就是從井邊傳出去的。
而讓老鼓浪嶼人白樺記憶最深的是,以前沒有冰箱,水井還起到保鮮制冷的功效。“大家會把荔枝、西瓜等蔬果用水清洗后,拿紗布包裹著泡進水井里,過一陣就成了冰鎮(zhèn)蔬果。”白樺說,肉類也被吊掛在水井內部,以免變質。
在董啟農看來,鼓浪嶼水井多的好處在于,一旦島上發(fā)生火災,消防人員隨時可以將水管放入井中快速取水,提高救援效率。“早期消防用的水泵是用手壓的,兩個人輪流壓,將井中的水抽出來。”董啟農回憶說。
“井用久了就會有淤泥和雜物,導致出水變慢,需要人清理。”董啟農說,這時就需要掏井工。掏井一般需要兩三個人配合,先將井水抽掉,再用繩子將掏井工吊下去,清理井中的淤泥。一晚上或者十幾個小時后,活水就從井壁滲進井里了。董啟農說,掏井費用要看井的大小和施工難度。“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掏一口井需要十多元錢,在當時算是很貴了。”董啟農說。至于掏一次能“管”多久,這就要看井的使用情況和周邊的地質情況了。對于一些公共井,政府一般會請人去掏。當然,也有傳聞說掏井能掏出寶貝,董啟農笑著說,這也只是傳聞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