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
當(dāng)時鼓浪嶼岸線更曲折
本報記者拍攝的新全景照片上,一艘雙層客輪劃過海面,向鼓浪嶼駛?cè)?,比起百年前的狹窄老渡口,如今鼓浪嶼沿岸的碼頭十分寬敞,隔海相望的鷺江道高樓林立,延伸向海面的碼頭也寬闊平整。
而在鼓浪嶼全景老照片里,鼓浪嶼被一色海天簇?fù)砥渲?,畫面左?cè),一艘大船在霧中航行;海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有些載著人,有些好似正要出海捕魚。
盧志明告訴記者,老照片近處的幾條小船,可能是早期被頻繁用于往來廈門島和鼓浪嶼之間的擺渡小船。盧志明說,那時候渡船很小,一條船上可能只夠坐下幾個人,但需要往來廈門島和鼓浪嶼之間的人很多,所以幾乎每天都有上百條小船以擺渡為生。“從小木船、帆船、小汽輪,到如今的多層客輪,百年間鼓浪嶼輪渡經(jīng)歷了巨變。”盧志明感慨道。
對比新老照片,還有一個十分鮮明的變化——鼓浪嶼朝向廈門的島岸線。林聰明告訴記者,原來由于有一個個海灣,這條岸線是彎彎曲曲的;而近百年來,不僅上世紀(jì)20年代時黃家渡和福州路一帶海灣被填,自上世紀(jì)70年代至90年代初,河仔下海灣、三丘田到中謙路頭的海、和記海灣也都依次被填,從鼓浪嶼輪渡到燕尾山形成了一條比較平直的岸線,成為鼓浪嶼環(huán)島路的部分路段。
解密
當(dāng)年如何拍出全景照?
近日,本報記者前往鷺江道與鎮(zhèn)海路交叉口附近的廈門第一廣場,從高樓上俯拍鼓浪嶼和鷺江道,試圖貼近、還原老照片角度,展現(xiàn)鷺江兩岸的今日新貌。
記者使用單反相機,但即使用廣角鏡頭拍攝,也無法在相同的視角下拍出與老照片相同的鼓浪嶼全景,只能嘗試拍攝三四張有重疊景段的畫面,再用后期軟件拼接出一張“全景照片”。記者注意到,在科技相對發(fā)達(dá)的今天,無論是單反相機照片拼接,還是手機“全景”模式拼接,都難以避免地在畫面中出現(xiàn)因船舶、車輛、行人移動產(chǎn)生的疊影,但是反觀卓清哲收藏的老照片,即使放大查看細(xì)節(jié),也很難找到上述瑕疵。
一百年前的攝影師如何拍出這樣一張超寬畫幅的全景照片?記者向攝影業(yè)內(nèi)人士咨詢。有業(yè)內(nèi)人士稱,過去也有人使用拼接的方法,將幾張景色相連的底片巧妙相接后進行沖洗,得到一張拼接后的全景照片,但以當(dāng)年的攝影技術(shù),很難做到?jīng)]有拼接痕跡。
“還有人為獲得更寬視角的照片,用加機關(guān)等方式發(fā)明寬幅相機,達(dá)到獲取完整場景范圍拍攝的照片。”一位攝影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記者,以這張鼓浪嶼全景老照片的畫面完整度和流暢性來看,更可能是用寬幅相機(Panoramic camera,也稱為全景相機或搖頭相機)拍攝而成的。這種相機所拍景物比一般相機更加寬廣,鏡頭可以水平旋轉(zhuǎn),以增加可攝角度,最大可達(dá)360度,多用于拍攝風(fēng)景和人物集體照。(文/記者 柯笛 見習(xí)記者 盧劍豪 圖/記者 林銘鴻 張江毅 程午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