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通燈塔公園里,孩子正在興致勃勃地模仿雕像的動作。

▲薛嶺山公園的彩色“云梯”成為網紅“打卡”勝地。
臺海網5月2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浪漫花海引人迷醉,網紅“天梯”引游人如織——這個五月,湖里區(qū)的公園一次又一次登上網絡熱搜,成為人們心馳神往的詩意之地。
“出則繁華,入則自然”,是每個城市人的居住夢想。這意味著,公園之于城市,不僅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關系每一位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一座座“醉美”公園涌現的背后,正是湖里區(qū)市政園林局在“大城管”機制引領下,打造一流宜居宜業(yè)環(huán)境的不懈努力。
這個過程中,湖里區(qū)市政園林局用力用心用情精雕細琢公園每個細節(jié),全力打造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滿溢的特色公園,湖里這座現代化中心城區(qū)的魅力值在不斷攀升。
安全顯精度
全天候守護群眾帶給大家滿滿安全感
市民新體驗
晚上10點,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不少市民選擇在這個時間進仙岳公園“晨練”,市民李巧麗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天色昏暗,走在幽深的山路上,她也不感到害怕。“到處都有工作人員,上山很安心。”李巧麗說。話音剛落,一位巡查人員就從遠處走來,沖她微笑。
在公園里,記者還遇到“晨練”的市民黃明亮。他正一邊揮動著手臂,一邊練習倒退走。他告訴記者,在“禁車”之前,公園內的車輛很多,爬山時,經常擔心后面有車沖出來。“沒有了車來車往,爬山更有安全感了。”跑步、散步、快走,在仙岳公園里“隨心所欲”地運動,是黃明亮現在最大的樂趣。
他們在行動
“越是艷陽高照,我們越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謹防火災。”湖里區(qū)市政園林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樹叢茂密的仙岳公園,歷來是消防安全的“重災區(qū)”,上一次發(fā)生火災就是近幾年的事。火勢雖然很快得到控制,卻給園區(qū)管理提了個醒——與其讓工作人員提心吊膽,更應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機制。
從那時起,湖里區(qū)公園的消防安全管理進一步升級。仙岳公園的變化就顯而易見——印有安全須知的宣傳欄旁放置了健身設施,吸引更多游客觀看;鋪設了40多公里長的消防管、建設13個消防水池、設置五個防火點;重新種植了十幾萬株樹苗,將易燃的馬尾松換成了防火樹種。
與“樹”的安全相比,公園里,“人”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在擁有大面積水域的埭遼公園、火炬公園、湖里公園等地,監(jiān)控設備無死角環(huán)繞水體,并配有齊全的救生設施。到了夏天,安保人員還會加強夜巡,發(fā)現可疑情況就及時干預,相繼營救了好幾名輕生者。而在仙岳公園,漫長的健身步道旁除了有樹,還有近80個高清探頭,保障著游人的安全,湖里派出所和湖里執(zhí)法中隊,也專門在此駐點執(zhí)勤。
仙岳公園上當年人車混流的場景,既污染環(huán)境、破壞美感,更是安全管理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仙岳公園從去年起禁止社會車輛入園,包括外來的電動車和自行車。同樣飽受困擾的五緣灣濕地公園,則將雙向道路改為單向,實現了人車分流。今年5月起,仙岳公園的園區(qū)電瓶車也不能上路了。在許多市民看來,“無車化”反而讓這里更加適合鍛煉,游人數量因此不降反升。“市民的支持,堅定了我們在仙岳公園禁止車輛入內的信心,讓市民真正暢享林蔭綠道、綠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