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少送100米,言傳又身教
戴曙光發(fā)現,家長送孩子的時候,喜歡把車開到校門口,導致交通秩序混亂。
所以,他決定在校門口左右兩側,各劃出100米,就是說,讓孩子在100米開外下車。
“少送100米,那孩子一天可以多走數百米”,戴曙光掐著指頭說,我們是九年一貫制的學校,九年時間,孩子要走多少距離?不可想象啊。
  
學校規(guī)定得到了廣大家長的積極支持。他相信,這個規(guī)定,不僅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還能學會獨立。
  
戴曙光的做法,被老師和家長們稱為“曙光工程”。戴曙光說:“我主張學校的環(huán)境逐步完善,而且需要家長、學生的參與,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你看,校園內本來光禿禿的圓球,被孩子們描繪成了足球。
  
校園里,每個學生都會養(yǎng)一個盆栽。盆栽上不僅寫上了學生自己的名字,還分享植物的名稱和特點。如此做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分享意識,對保護植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校園里不設垃圾桶,照樣很干凈,原來,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垃圾袋。
戴曙光:學生的垃圾主要是紙張,都是因為做錯題撕掉的。所以,學校主張學習“留痕”,就是教學生不要撕掉,留著,等哪天翻看作業(yè)的時候,知道自己曾經犯的錯誤,強化知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