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將一粒變萬顆,
擲向青林化珍果。
仿佛芙蓉箭鏃形,
澀如鶴頂紅如火。
——(打一物)
你猜到了嗎?
就是楊梅??!
小編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灌口大板山喝山泉水長大的楊梅熟了
眼下正是楊梅采摘的好季節(jié),不少市民甚至也有泉州、漳州的市民,驅車前往灌口東輝村的后山——大板山益莊楊梅園,他們的目標是這里喝著山泉水長大的楊梅。
遠望山邊點點紅
東魁楊梅正當時
個大、汁多、酸甜可口
個大、多汁、酸甜可口
在益莊果園的楊梅園,只見漫山遍野的楊梅樹上點綴著一顆顆成熟的楊梅,紅彤彤的顏色甚是好看。“我們聽說灌口就有東魁楊梅,還是喝著山泉水長大的,就專門開車過來采摘。”廖女士說,這里的楊梅個大、汁多、酸甜可口,嘗過后感覺找到兒時楊梅味。
喝山泉水,施生態(tài)有機肥
圖/林桂楨
楊梅園主人洪東賢說,他們在楊梅園的高處,興建了一個個蓄水池,將山泉水引到園內的200多畝楊梅樹下,22年來這里的楊梅可是喝山泉水長大。“ 正常情況下,楊梅樹都能長到七八米高,而在我們園內,所有的楊梅樹都高不過兩米。”洪東賢說,孩子伸手就能摘到,矮化楊梅樹,除了方便采摘外,最重要的是讓楊梅能夠享受充足的陽光。早些年,他們種的楊梅高而密,雖然產量高,但要是遇上下雨,楊梅幾乎都爛掉。經(jīng)過改造,樹變矮了,枝條變疏了,產量變少了,但質量提高,楊梅樹變得通風透氣了,即使連續(xù)下幾天雨也不怕了,并且個個大如乒乓。
除了山泉水,益莊楊梅施的可是生態(tài)有機肥。洪東賢說,雖然成本高了些,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品質和口感。楊梅最怕細菌,為了不用農藥,他們在山上支起鐵鍋熬石硫合劑,每次硫磺都要用七八百斤,熬一個星期,試了好幾年才熬出滅菌效果最好的合劑。合劑無抗藥性,殘留部分為鈣、硫元素,是楊梅生長所需中量元素。所以,大坂山益莊的楊梅,可邊摘邊吃,用涼涼的山泉水沖洗一下,口感更佳。
圖/林桂楨
益莊有8種品種的楊梅,按照成熟期的早晚分區(qū)種植,5月底到6月中旬是東魁楊梅的成熟期。今年預計產量5到6萬斤,由于樹型矮,特別適合親子采摘,喜食楊梅的市民可前往采摘。
圖/林桂楨
垂涎欲滴!
話不多說,
到灌口大板山益莊楊梅園,
摘楊梅去!!
來源:天下集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