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和我一樣
即使嘗過再多的珍饈
然最是能挑動自己味蕾的
依然是家鄉(xiāng)那最熟悉的味道
灌口街已經(jīng)很老了
處處流淌著舊日的時光印記
灌口街印象
作者:林建祝
主播:李淑平
圖/Jason游老廈門
1
從古驛站走來,步入灌口街市,迎面撲鼻而來的馨香,抵擋不住的匙仔炸(蠔仔炸)的誘惑。灌口街像一條流動的河,街道兩旁騎樓下一間間商店,就像岸上迷人的風(fēng)光。
灌口地處廈漳泉“金三角”交會處,國道319和國道324在此經(jīng)過,交通十分便利,是八閩重鎮(zhèn)。灌口街是一條古老的街道,從外貌看,參差不齊臨街的屋舍、粗糙的水泥地面,以及由鐵門木板和雜色帆布拼湊而成的販貨騎樓,經(jīng)過多少歲月風(fēng)霜,才成了如今的繁榮景象?;蛟S,在庵仔后、前埕街、打棉街、草仔市、海仔市、七甲、鳳仙廟等某個街巷墻角,還殘存著人事更替時被遺忘的故事。
2
記得小時候隨母親到灌口街趕集,一走入灌口街,就有一股馨香沁人心脾,那是灌口的小吃匙仔炸,這是一道經(jīng)濟(jì)實(shí)惠又令人喜愛的小吃。
在街道兩旁的騎樓下,有專門炸匙仔炸的攤點(diǎn),在騎樓下支上一個小火爐,放上油鍋,旁邊擺放兩三張小桌子,桌子上擺放著一碗碗水面,還擺著一些自做的辣椒醬。那時,一塊匙仔炸5分錢,一碗水面也是5分錢,買一碗水面再加兩三塊匙仔炸,坐在小桌邊,蘸著辣椒醬吃起來,那可是一種美的享受了。
在我的記憶里從未有過這種奢侈的享受,那時,家里兄弟姐妹四五人,不可能有錢去吃匙仔炸。母親一直是勤儉持家,偶爾到灌口街趕集糶米或賣些雜糧以換取生活中油鹽醬醋,一分錢是一分錢的用處,卻沒有多余的錢讓我們吃上幾塊“匙仔炸”,長大后才體會到母親的苦衷。
3
灌口小吃,以灌口街為發(fā)祥地,早年灌口街中有一家國營飲食店,賣五香、匙仔炸、包子、沙茶面、面線糊、燒肉粽、扁食湯等。
后來灌口鹵鴨開始時興,它是由幾味香料和中草藥配方鹵制而成的,口味獨(dú)特,不油不膩,吃后令人回味無窮,名揚(yáng)廈門島內(nèi)外,有人專門從廈門島內(nèi)開車前來購買。接著,灌口鹵鴨漸漸被鹽鴨所取代。灌口鹽鴨以番鴨為主,整只洗凈后拿掉內(nèi)臟,抹上精鹽、白糖、味精、香油,在沙鍋里鋪上一層切片的老姜,倒入黃酒,把抹好調(diào)味的鴨子放在沙鍋里,然后放在裝有熱沙的鍋里悶燒兩三個小時即可。
灌口的小吃還有很多,阿大水餃、魚烏燒肉粽、三德利鹽鴨、沙茶面等。改革開放后如雨后春筍般的個個冒了出來,令人大飽口福,也吸引島內(nèi)外市民到灌口吃上一回。
灌口老鎮(zhèn)新貌/林火榮
由于灌口老街狹窄,一些經(jīng)營小吃的店鋪紛紛搬出,有的搬到新開發(fā)的小區(qū)鳳泉廣場,有的搬到灌口中學(xué)對面的味友小吃廣場旁邊,有的開在319國道和324國道旁。令昔日人聲鼎沸的灌口街漸漸冷落起來。也許再過不久,這里將要舊城改造,那么,不久的將來,一條嶄新的灌口街也將在規(guī)劃中誕生。
來源:天下集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