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曾來海滄主辦講座的百家講壇嘉賓、著名歷史學者蒙曼,日前在接受央視訪談時透露了她的兒時趣事,居然在家“偷開”父親的書箱,顛三倒四地把《紅樓夢》讀完了。
海民朋友們,
你記憶深處的兒時畫卷是什么?
“記得舊時好,跟隨爹爹去吃茶。門前磨螺殼,巷口弄泥沙,而今人長大,心事亂如麻。”
“記得舊時遙,喜看阿婆紡線紗。瓦凹泡新繭,院內惹雛鴨。而今人長大,心緒淡若茶……”
這首《記得舊時好》,道盡了明代大儒陳白沙的兒時記憶。
孔乙己:讀書人竊個書看,能算偷么?
偷書看?這叫“膽真肥”,不信,你看我肚皮
其實,說到“偷書”,別說孔乙己和蒙曼老師,咱海滄的黃麗紅老師,閱讀也是從一名“偷書賊”開始的。
我是東孚中心小學語文老師黃麗紅。我愛看書,在東瑤小學讀書的時候,透過二樓藏書房的窗戶,用鉤子“偷”小人書看。
《小號手》、《雞毛信》、《半夜雞叫》、《東郭先生》等,偷偷在同學之間相互傳閱。我成了“孩子王”,連村里捏泥巴、滾鐵環(huán)的小屁孩,也湊過來,托起下巴,目不轉睛地聽我講故事,有時候個個伸長脖子,生怕聽不見呢。
就故事情節(jié),大家更是展開了積極討論:高玉寶怎能扛得動,比自己還重的麻袋?地主周扒皮,怎么那么狠毒?大人們說,討論的熱烈程度,不亞于以前年終,生產(chǎn)隊長召集社員們討論評工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