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青松(左)走進村民家中,幫扶貧困村民。
臺海網(wǎng)1月20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1月18日上午,初見陳青松,他穿著一件洗得有些發(fā)白的淺黃色上衣,手里是4元錢一包的紅雙喜煙。你很難看得出來,在翔安區(qū)教育基金會的捐資助學榜上,他是第二位捐款超千萬元的愛心人士。
要請他講述故事,陳青松只是搖搖頭:“這沒有什么,我久在翔安,早已把這里當成了家。我半輩子都在忙著賺錢,到老了,總該為家鄉(xiāng)做一點事。”若論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陳青松跌宕起伏的經(jīng)歷三天都說不完。但在2011年,陳青松“急流勇退”,將公司所有股份轉讓出去。他的故事,從那時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充滿愛。
2012年,廈門市翔安區(qū)德孝教育研究會成立——陳青松是主要創(chuàng)辦人,也是會長。研究會創(chuàng)辦6年來,共向翔安區(qū)教育基金會捐款近1500萬元。研究會不收會費,也不向社會募集資金,據(jù)研究會會員們說,這些捐款中雖也有會員們自愿捐獻的,但絕大部分都是陳青松自己的積蓄。
【善行】
六年投入巨款
幫扶貧困造福鄉(xiāng)里
走進德孝教育研究會,陳青松的辦公桌邊上,就是一個大大的書架。架子上一本本材料擺放得整整齊齊,全都是他們自2012年以來,每年評選出的貧困學生及“好媳婦”的資料。
陳青松介紹,德孝教育研究會成立以來,連續(xù)六年,每年聯(lián)合翔安區(qū)有關部門評選出100名家庭貧困但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給予獎勵,每人600元。陳青松說:“若是有家庭特別困難的,我們在當年評選完以后的假期,還會到學生家里去家訪,再送上500元捐助。我們每年都要去七八個孩子家里,雖然給的錢不多,但希望能有一點幫助,同時也是借家訪之機,和這些受助學生進行心靈溝通,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
對于和孩子們溝通,他也有自己的心得:“有些孩子自尊心強,你不能直接說給他送錢,這會讓他‘受傷’。要從側面了解他的需求,再進行幫助。”
不僅關心學生,陳青松和德孝教育研究會同樣關心學校,在內厝中學、后亭小學、馬巷中心小學、實驗小學等學校投入數(shù)百萬元,進行高水平的校園文化建設。“一些小學,沒有電腦,沒有教學樓,都是陳會長想辦法花錢花時間買來捐助、捐建。”德孝研究會副秘書長胡建輝說。
此外,陳青松還花上百萬元,為每所學校購置設立圖書角用的書柜,每年都買了大量的圖書捐給學校。“去年我們和會長一起到小嶝,給那里的學生捐贈了近700冊圖書。”胡建輝說,至于全區(qū)的學校,研究會捐出去的圖書可裝滿幾百個大書柜了。并且,德孝教育研究會還與翔安區(qū)消防、交警部門聯(lián)合,在各個校園展開消防、交通安全進校園活動,為學生們宣講安全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