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記者 陳冬 通訊員 林東霞)熟悉宮崎駿動畫的人對《千與千尋》中戴著面具的無臉男一定不會陌生,無臉男事實上就是日本能劇面孔的體現(xiàn),而能劇在一些人看來,正是起源于中國的儺戲。今日起至明年1月17日,儺魂神韻——中國儺戲、儺面具藝術展將在陳嘉庚紀念館一樓臨時展廳展出,400余件各式珍貴文物,將為觀眾展現(xiàn)別具特色且又帶有神秘色彩的儺文化。
儺,音nuo,調(diào)陽平?!墩f文解字》釋云:“見鬼驚駭,其詞曰儺?!薄墩撜Z》黃侃疏:“曰作儺儺之聲,以歐疫鬼也?!笔巧瞎畔让駝?chuàng)造的一種驅逐疫鬼的原始宗教活動。
在繁復多彩的面具品類中,儺面具因角色眾多、制作精美、內(nèi)涵豐富、流布廣泛而格外引人注目;儺戲,又稱儺堂戲、端公戲,是在民間祭祀儀式基礎上吸取民間戲曲而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廣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陜西、河北等省份。2006年5月25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各地20多個與儺有關的戲曲、舞蹈、風俗等項目入選。
本次展覽由北京民族文化宮、貴州民族文化宮、國家大劇院和陳嘉庚紀念館共同主辦,華僑博物院協(xié)辦。展覽分為儺的歷史、儺戲藝術、儺面具藝術三個單元,包括儺戲表演時使用的儺案、法印、鈴鐺、牛角枚等道具和古樸精致的儺戲服裝,以及來自藏、仡佬、苗、壯、土家、毛南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的400多面儺面具,其中不乏從清朝流傳下來的已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古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