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街很老了,斑駁的紅木門,褪色的舊招牌,店鋪的主人傳了一代又一代。走在老街上,沒有車水馬龍,沒有燈紅酒綠,只有逝去的舊時光在靜靜流淌。這個周末的上午,穿過杏林大橋,晨報帶您一起看看集美灌口深青驛站,然后逛逛灌口老街,回憶逝去的時光。
本版文圖 晨報記者 鐘夢然
深青驛站朱熹開辟
在集美灌口深青村,有一條主要街道,叫驛口街,也叫大路街。驛口街長約500米,兩米多寬,路面由條石板鋪成。驛口街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廈門少有的古街道。
驛口街是由一條古驛道演變而來的。據(jù)當?shù)孛耖g傳說,深青驛道是朱文公來開辟的,朱文公就是南宋朱熹。在深青還沒開辟驛道之前,這里散居著許多不同姓氏的村落。驛道開通后,來往于泉州、漳州等地的小販必經(jīng)深青,周邊的村民便在驛道邊擺攤設點做起生意,漸漸形成了驛口街。
老街見證昔日繁華
到了清朝初期,由于灌口鳳山廟香火鼎盛,同時也是驛道必經(jīng)之地,周邊的村民開始來鳳山廟擺攤開店,灌口老街逐漸取代了深青繁華驛口街。
那時,灌口老街還屬于原同安縣。東孚、杏林、長泰、后溪等地的人都到這里做生意,短短100多米的街道,匯集了各行各業(yè)的生意人。
與國內(nèi)一些游客眾多的古鎮(zhèn)老街不同,在灌口老街您看不到五花八門的紀念品,也看不到舉著小彩旗戴著帽子的導游,會來這里的幾乎都是本地的居民,他們有時會停下來跟店主拉拉家常,或者拎著一袋剛買的菜匆匆走進不顯眼的巷子。
交通提醒:下杏林大橋,沿杏前路至安仁大道行駛3.4公里進入灌口大道,行駛3公里進入東孚大道,到達深青村。灌口老街在原灌口鎮(zhèn)政府舊址對面,灌口郵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