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 “閩海之濱有我集美鄉(xiāng),圣地冠南疆?!奔?,這顆鑲嵌在福建東南沿海的明珠,一直被喻為是“集天下之美”的寶地。
? 集美之美,美在風光旖旎的山水風情。越尾山、大坂山、白虎巖、天馬山……重巒疊嶂、溪流峽谷的自然勝景點綴其間。
? 集美之美,美在豐富濃郁的歷史情懷。鳳山祖廟、深青驛站、苧溪橋……歷經(jīng)風霜的文物古跡見證了集美的欣榮變遷;百年學村,嘉庚故里,先生留下“誠以待人、毅以處事”的教誨。
? 集美之美,美在日新月異的勃勃生機。隨著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加快島內(nèi)外一體化戰(zhàn)略的實施,集美“一心四片”的新城格局正在形成。
? 高鐵時代的來臨,全面確立了集美“海西交通樞紐”的地位。位于后溪的廈門北站是國家“四縱四橫”沿海鐵路快速通道上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不久的將來,福廈、廈深、龍廈三條高鐵線路將會聚于此,集美,將成為海西連通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的要道。
? 即將變身廈門的“門戶”和“前廳”,集美,等待被重新遇見。

? 汽車運動之旅
? 【交通提醒】從島內(nèi)自駕車前往雙龍?zhí)毒皡^(qū),有兩條路線可供選擇。路線一:海滄大橋—東孚—日月谷—灌口坑內(nèi)村;路線二:廈門大橋—集灌路—灌田路。
? 雙龍?zhí)渡鷳B(tài)運動景區(qū)
? 灌口雙龍?zhí)渡鷳B(tài)運動景區(qū)位于集美區(qū)灌口鎮(zhèn)坑內(nèi)村,景區(qū)涵蓋了龍騰國際賽車場、小龍?zhí)端畮?、二龍?zhí)端畮旌椭車鷮⒔?0公頃的原生態(tài)旅游資源,景區(qū)內(nèi)群山相擁,山翠水綠,沿線有三姑娘山、閩南最大的鳳凰木夫妻樹、金元寶、爽身洞,惟妙惟肖的濟公頭像、通天梯、陽剛石、牛心石、牡丹泉、風動石、芳香樟園等生態(tài)美景;區(qū)內(nèi)有滑草、攀巖、水上競技、器械拓展等多種運動項目。其中,滑草場為中國十大、華東最大,區(qū)內(nèi)有滑鞋滑草、滑車滑草、悠波球滑草等多種滑草項目供游客選擇。
? 龍騰賽車場
? 廈門灌口汽車越野賽車場位于廈門汽車工業(yè)城二龍?zhí)渡降兀侨珖噲龅卦揭板\標賽廈門分站賽的主戰(zhàn)場,已經(jīng)成功舉辦四屆賽事。賽車場占地200多畝,分布著自然坑、蹺蹺板、三連炮彈坑、連續(xù)V型、水陣、連續(xù)駝峰、卵石陣等障礙,障礙的密度和難度都較大,是全國最大的汽車越野場地之一。今年,這里將繼續(xù)吸引全國各地賽車手來此“開懷撒野”,演繹激情人生。

? 嘉庚文化之旅集美旅游示意圖

? 廈門灌口汽車越野賽車場,是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廈門分站賽的主戰(zhàn)場。
? 本版撰文?記者 應潔 楊繼祥? 本版圖片
? 嘉庚文化之旅
? 【交通提醒】嘉庚紀念勝地位于集美潯江路,各景點分布在龍舟池畔,可乘18、64、74路公交車到龍舟池站下車。
? 鰲 園
? 鰲園是陳嘉庚先生回國定居興建完成的第一項宏偉工程,是閩南石文化的代表作。鰲園由主體建筑集美解放紀念碑及陳嘉庚墓、門廊等組成,占地近9000平方米。園中共有600余幅精雕細刻、栩栩如生的青石雕,是閩南石文化的代表作。園中容納了古今中外博物大觀,是集政治、經(jīng)濟、社會、歷史、藝術和教育為一體的教育基地。
? 嘉庚公園
? 嘉庚公園實與鰲園相連,是陳嘉庚建筑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傳統(tǒng)園林自由布局的形式,將公園的娛樂性、紀念性和文化融為一體,與鰲園景觀相得益彰,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
? 公園占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于1994年10月陳嘉庚先生誕辰120周年竣工,向游人開放。進入公園內(nèi),滿眼凈是紅柱飛檐琉璃瓦的亭臺樓閣,它們一個連著一個。嘉庚公園以中國式的庭院為主體,公園內(nèi)還有水池、曲橋、石欄、草地,結構排列令人舒心愉快。
? 嘉庚故居、歸來堂
? 陳嘉庚先生故居是一座別具風格的單層建筑,取白石砌墻,綠瓦蓋頂;是具有閩南特色的代表性建筑。如今,在故居兩側,又建起了陳嘉庚先生生平事跡陳列館。陳列館是一座三層樓,陳列品主要以圖片、圖表、實物為主,形象地介紹了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一生。
? 1962年陳嘉庚先生逝世一周年紀念日落成的“歸來堂”,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皻w來堂”由廳堂、拜亭、會客室、廂房和庭院組成,主體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宮殿式大廳堂、廂房則有供海外親人歸來食宿用的成套飲食起居設備?;▓@內(nèi)豎有陳嘉庚先生銅制立像。
? 龍舟池
? 陳嘉庚先生生前創(chuàng)建集美學村,并且積極倡導水上運動。1953年至1955年他親自督造龍舟十艘并修建集美龍舟池。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陳嘉庚在學村東海岸組織過幾屆劃船比賽。龍舟池這幾年來承辦海峽兩岸龍舟賽,比賽屬國家級,整個活動已成為集體育賽事、文藝活動、文化論壇、美食娛樂為一體的龍舟文化盛會。
? 創(chuàng)建于1996年的南順鱷魚園位于集美龍舟池畔,室外占地25000平方米,室內(nèi)面積20000平方米。有世界各地的鱷魚2000多條,來自20多個國家。
? 歷史古跡之旅
?
灌口鳳山祖廟始建于明末天啟、崇禎年間(1621年-1644年),是有名的涉臺文物古跡。

? 深青古驛站位于集美灌口深青村,是目前國內(nèi)僅存不多的古代郵驛遺址之一。
? 苧溪橋
? 【交通提醒】自駕車可到后溪鎮(zhèn)漳泉公路與坂頭公路交會處再往西北約500米即可到達。乘坐617、54路公交車至第二農(nóng)場站下。
? 苧溪橋位于后溪鎮(zhèn)西部、市第二農(nóng)場坂頭橋西側500米處,是古代連接同安和漳州的古驛道,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建于北宋大觀年間的苧溪橋橋長73米,寬2.6米,高4米。全橋條石壘砌,有8個船型橋墩,9個方孔橋洞,遠看像8艘頭并進的小船。苧溪橋因橫跨于苧溪之上而得名。宋代理學大師朱熹任同安縣主簿時曾作《過苧溪詩》,描述苧溪當時的自然景觀。明清時代,苧溪橋是連接龍溪與同安的驛道,人來人往,商業(yè)興旺,苧溪橋村和觀音寺應運而建。該橋是廈門地區(qū)現(xiàn)存最長的宋代石構橋梁,至今保存良好,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深青古驛站
? 【交通提醒】乘坐53路公交車至深青站下
? 深青古驛站位于集美灌口深青村。系古代同安連接漳、泉兩地的古驛道驛站,是目前國內(nèi)僅存不多的古代郵驛遺址之一。
? 驛樓橫跨于深青村口古驛道上,俗稱過街樓,始建于元。據(jù)介紹,這座驛樓為穿斗式、硬山頂磚木結構,驛樓基柱為石結構,上部為磚木結構,樓門前鋪有臺階17級。樓上奉祀關帝,樓下是個涼亭,還有一對圓石柱支撐著門樓,門樓南面石額上鐫刻行書“驛樓古地”四字。驛樓前,一座平梁式古石橋橫跨于深青溪上;驛樓后有驛口街,從現(xiàn)在東村驛站延伸1里多,直至村西的澤深宮;驛口街北面與驛樓一墻之隔的是茂林庵;驛口街南端的澤深宮祀奉保生大帝。
? 鳳山祖廟
? 【交通提醒】可乘坐617、401、集3、405、412、413、418、53路公交車至三社站下。
? 灌口鳳山廟位于集美灌口鎮(zhèn)灌口街北側,距集美鎮(zhèn)只有7公里,始建于明末天啟、崇禎年間(1621年-1644年)。該廟現(xiàn)有一堵乾隆丙午年修建的青石窗雕及盤龍石柱、青石獅及石柱楹聯(lián)等原物。廟內(nèi)祀奉“李府清源真君二郎神”。鳳山祖廟與臺灣、海外淵源關系密切。明末清初,灌口也是鄭成功反清復明基地之一,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其將士將鳳山廟香火傳至臺灣。鳳山祖廟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廈門涉臺文物古跡。
? 皇帝井、皇渡庵
? 【交通提醒】乘坐409路、617路公交車至后溪新村站下。
? 皇帝井又名龍泉井,位于蘇營村內(nèi)北側,始鑿年代不詳。據(jù)《同安縣志》記載,相傳唐宣宗李忱登基前曾云游入閩,過蘇營村時汲取此井甘泉,釀酒烹茗,后人遂相沿稱之皇帝井。井區(qū)現(xiàn)存水井兩口,分列東、西,相距8米,四周以條石欄桿圍砌成井區(qū)。西側“皇帝井”碑旁另立陳上章詩碑一方,鐫刻懷古七言詩一首。
? 皇渡庵位于井區(qū)西南30米處,由相距約3米并列的東、西兩庵組成,始建年代不詳。庵內(nèi)供奉飛天大圣塑像,祀奉保生大帝及田祖蘇公、陳婆?;识赦蛛m規(guī)模不大,但小巧玲瓏,富有民族建筑特色。石柱上所刻的對聯(lián),字體豐富,書法藝術水平頗高,庵門兩旁的鏤空青石窗雕,構思巧妙,雕工精細。景點于1998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皇渡庵被公布為廈門涉臺文物古跡。
? 生態(tài)鄉(xiāng)土之旅

? 東輝大峽谷擁有成片的森林、野生香蕉、杜鵑花林等,并有大峽谷、溪流、瀑布等。

? 龍谷山莊位于越尾山腳下,擁有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知青樓。

? 園博苑是國內(nèi)首個按園林流派建園的景觀園。
? 東輝大峽谷
? 【交通提醒】可乘405路公交車至東輝村站下
? 東輝大峽谷位于灌口北部的東輝村西部的大坂山。大坂山系戴云山山脈博平嶺的延伸部分,由20余座海拔在200米以上的低山組成,綿延起伏,最高山峰海拔904.2米,擁有成片的森林、野生香蕉、杜鵑花林等,并有東輝大峽谷以及溪流、瀑布等,山中有五座水庫,以及六千余畝的果林基地,并有山口廟、筆架寨山古寨遺址、東輝村古碉樓等人文景點,是集美區(qū)山地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大坂山的眾多景點中,以東輝大峽谷最具吸引力,目前已吸引了一些廈門本地戶外運動愛好者來此開展溯溪、登山等運動。
? 越尾山、龍谷山莊
? 【交通提醒】灌口雙嶺村位于324國道和319國道交接路口,往304鄉(xiāng)道走3公里處。從雙嶺村向西沿著村路,約1公里就到龍谷休閑山莊;從龍谷休閑山莊北上約1公里,可達越尾山景區(qū)。乘公交車412路至雙嶺村站下。
? 越尾山位于灌口雙嶺村西北約1公里,最高山峰海拔693米,植物種類300多種。以龍公、龍母嶺為標志性景觀,其間還有南亞熱帶季雨林次生植被,并有峽谷、瀑布、象形巨石等景點。另外,山中及周邊還有薛氏古徑、安泰祠、九十九間大厝、嘉福寨遺址等人文景點,并有雙龍果林場等農(nóng)業(yè)旅游資源。
? 龍谷山莊位于越尾山腳下,擁有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知青樓,山莊還特地收集當年知青留下的農(nóng)具、用品進行展出,游覽之余,游客可以在此品嘗到原汁原味的農(nóng)家菜。
? 白虎巖
? 【交通提醒】1.自駕車到灌口后,走灌口大道往后溪方向,至市第二農(nóng)場白虎巖路進入,按指示牌上山。2.乘617路、70路公交車,到第二農(nóng)場站下,沿白虎巖路進入后上山。
? 白虎巖宮位于后溪鎮(zhèn)白虎巖上。宮內(nèi)祀奉白虎神。據(jù)《同安縣志》記載,此地古時白虎為患,后由僧人制伏,白虎巖因此而得名。其周圍巨石林立,形成眾多石洞,人稱“白虎十八洞”。白虎巖宮設于巖洞內(nèi),建于明建文年間(1399-1402),清雍正及同治年間屢有重修。以高12米的天然巨石為頂,三面環(huán)石,西南面砌以磚墻及宮門。巖洞高1.53米,面積約16平方米,以方磚鋪砌地面。宮內(nèi)猶存明代建文二年(1400)石供桌和清光緒十七年(1891)石香爐。
? 巖洞內(nèi)西側巖壁上保存有兩處石刻,其一為“雍正元年(1723)重修”,另一方“同治九年(1870)重修”。洞口上方巨石上橫鐫行楷巨字“壁立朝天”,字幅約40厘米,落款“萬歷八年(1581)重九日徽州休寧潘桂書”。?
? 1990年由集美區(qū)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園林溫泉之旅
? 【交通提醒】
? 自駕車:過廈門大橋往漳州出口直行即到,過杏林大橋右拐下橋調(diào)頭即到。
? 公共車:1、公交線路52路、66路、69路、集3、534路、532路、801路、802路、202路、402路、401路、410路至園博苑站;2、BRT 1號線至集美嘉庚體育館站,換乘L22BRT鏈接線至財經(jīng)學院站,可換乘401路、402路、集3路到園博苑站
? 園博苑
? 廈門園林博覽苑位于廈門市集美區(qū)杏林灣,最大特色是在海上建園,總面積達10.8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5.55平方公里,為歷屆園博會之最。
? 園區(qū)旅游資源豐富,由9個島和2個半島組成,其中5個島嶼為展島園,其余4個為生態(tài)觀景島。九島棋布,百園爭艷,園區(qū)有98個室外展園,園區(qū)內(nèi)各類植物種類達1500多種,還將建設百竹園和珍稀樹種園,豐富園區(qū)的珍稀植物資源。
? 園博苑是國內(nèi)首個按園林流派建園的景觀園,這里匯聚了國內(nèi)江南園、嶺南園、北方園、閩臺園、民族風情園等幾大園林流派、各色園林的經(jīng)典之作。走進園博苑,就能清晰地感受到各地園林藝術的不同風格、不同魅力,領略到古今園林藝術迥異的美感。漫步園中,沒有車馬喧囂,只有風清月明鳥語花香的寧靜,可謂“雖為人作,宛如天開”。
? 園博灣溫泉
? 園博灣溫泉引用的是中洲島溫泉水,中洲島面積1.2平方公里,是園博苑的一個小島。島上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其出口水溫達92度,溫泉單口日出水量約2800立方米,礦化度每升14.5克,溫泉水溫高,水量大,礦化度高,富含硫、磷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礦物質(zhì),具有很高的健身和醫(yī)療價值,是廈門乃至福建少有的地熱資源,并且是福建惟一的咸水溫泉。咸水溫泉具有絕佳保溫效果的“保溫熱湯”,溫泉水獨特的理療作用已被許多熱愛健康的人士所接受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