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提軍生在灌口一個貧苦人家,身高體壯。當(dāng)時,漳州一帶白蓮教造反,清政府募兵鎮(zhèn)壓。陳提軍的父母迫于生計,送他去當(dāng)兵混口飯吃。臨行前,父母帶他到鳳山廟叩拜大使公,又請了香灰,裝在荷包里藏在胸前。陳提軍腳長1尺2寸。母親給他做了兩雙大鞋,一雙穿在腳上,一雙拴在腰間。到了兵營,長官見他壯似鐵塔,就叫他掌大旗隨侍左右。這支隊伍剛過江東橋就遭到白蓮教徒的伏擊。清兵大亂,指揮官掉頭就逃。陳提軍也跟著往回跑。跑了一段,陳提軍發(fā)現(xiàn)腰間的鞋丟了。這如何得了!于是,他轉(zhuǎn)回身,舉著大旗沖回去找鞋。軍隊的紀(jì)律是“旗進人進,旗退人退”,士兵們也跟著他往前沖。指揮官不好意思孤身逃跑,也兜轉(zhuǎn)馬頭跟在隊伍后面。白蓮教徒都是沒經(jīng)過訓(xùn)練的農(nóng)民、小商販,看到清兵敗逃,高興得又跳又拍手。沒想到清兵突然潮水般涌回來,不由得亂了陣腳,再看那為首掌大旗的如丈二金剛,更令人膽戰(zhàn)心驚,爭相奔逃。清兵乘勢追殺,大獲全勝。
雖然打了勝仗,指揮官卻犯難了。這請功表怎么寫呢?總不能說是一個掌旗兵不顧性命地去找鞋把敵人嚇跑了。
指揮官問陳提軍:“你為找一雙鞋沖回去,難道你不怕死嗎?”提軍說:“我不會死。我身上帶著大使公的香灰。大使公會保佑我?!蹦涣澎`機一動,上表給乾隆皇帝“賊勢浩大,八面合圍,臣等幾陷絕境。有掌旗官陳某身佩鳳山廟香灰殺入敵陣。其時,但見空中旗幡招展直撲敵陣。臣揮兵疾進,全殲賊眾?!辈轼P山廟請封。乾隆皇帝重賞有功人員,封鳳山廟大使公為“太子”。因為有三尊神像,所以有的鳳山廟的分靈又稱“三太子廟”。接著地方官又重修廟宇再塑金身?,F(xiàn)在廟門前那盤龍石柱也是那時立的。(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