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林子
臺海網(wǎng)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二十多年前,集美是沒有公交車的,出租車也極少,在集美走動全靠兩腳或自行車,而那時自行車又特別會丟,有笑話說某老師自行車丟怕了,上課只好把自行車扛到講臺邊。那時的航海、水院、師專新校區(qū)還有閩江療養(yǎng)院就像是被拋在在荒郊野外似的。當年水院新區(qū)對面是一片稻田,稻田邊搭蓋著的棚子里擺著兩張臺球桌,學生們課后無處去,就到那兒打臺球,伴著臺球“噠噠噠”撞擊聲的是稻田里的青蛙“呱呱呱”的叫聲。后來這里的僻靜被拉土填海的土方車淹沒了。土方車落下的紅土堆積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道路上留下兩道又深又寬的車轍,雨天,車轍里滿是泥漿,土方車一過,泥漿飛濺,路邊的樹枝雜草全糊著泥巴;晴天車轍里的泥巴細如粉末,車子開過就揚起漫天的紅塵,站在水院的男生宿舍樓看那些從滾滾塵土中進出的學生老師們,感覺就像電影里沖鋒陷陣的戰(zhàn)士,讓人不禁想起“風煙滾滾唱英雄”的歌詞?,F(xiàn)在這一帶平坦寬闊的道路與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那時是想象不到的。
外派外地幾年后回來,集美變得快認不出來,一日傍晚與朋友從集大校部走過,站在木棧道上望著波光粼粼的水面,透過輕紗般的薄霧看對岸黑綠的樹叢上或安靜棲息或展翅飛翔的白鷺,感覺那白鷺就是那樹盛開的白花。朋友不禁感嘆道:這哪是大學!整個兒就是濕地公園。接著轉(zhuǎn)頭看湖的這一邊,一幢幢氣勢恢宏的樓房與湖中曲曲折折的水榭亭臺,再次感嘆道:跟皇宮跟園林似的。我笑著說,在這樣環(huán)境浸泡過的學生,畢業(yè)后找工作不管去多么知名的機構或多么高檔的場所面試都不會緊張怯場的。接著我說我們現(xiàn)在腳踩的地方,二十多年前是一片農(nóng)田。一九九○年初,我剛來廈門,坐公交車經(jīng)過這里,車窗外是稻子、芭蕉、地瓜……后來,有一天再經(jīng)過這里,看到一大片拔地而起的建筑,以為是什么大的外資投資的某個項目呢。
集美的變化,要說變得不大,那是岑頭路的學生街,中間一條石板路,兩邊是店鋪,但這只是外在的格局。二十多年前學生街叫小商品街,隔著一堵墻,是原師專的琴房,從街上走過常能聽到琴房傳出練習琴聲。二十多年前,這條街還能騎車開車過來,現(xiàn)在就是走路直行都不容易,一到傍晚、周末這條街全是黑壓壓的腦袋。二十多年前,這條街上走的多是打工者,集美北區(qū)有大片的工廠,休息日打工者主要到這條街購買日用品。1994年各學院合并后擴招,學生一年比一年多,而原先打工大潮中的打工者也多已回鄉(xiāng)?,F(xiàn)在這條街走的差不多都是學生,賣的東西也主要是針對學生的,水果、奶茶、衣服、鞋子、眼鏡、耳機、手機套、臺燈、筆記本桌、筆記本散熱風扇……可以說吃穿用戴無所不及,做生意的人中,就有集大的學生,二十多年前,學生畢業(yè)了不是進公司就是進政府部門,那時的觀念,不會想到在小商品街做生意。
時代在變,城鄉(xiāng)在變,人的觀念在變,變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閉上眼,想象一下,明天的集美,集美學村她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