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美的大社路,是一條穿行在古厝之間的石板路,古厝里的居民們在這條石板路上走了幾十年,原本粗糙的石板,被磨得光滑,遇上雨天,人走著容易摔跤。恰逢集美學村百年校慶將至,今年2月,集美街道辦事處牽頭對轄區(qū)包括大社路在內(nèi)的6條石板路進行修繕。
從泉州請來工匠
“為了保留石板路的韻味,我們特地從泉州惠安請來幾十位工匠,采用傳統(tǒng)工藝修繕石板路。”昨日下午,集美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他們曾想將石板路拆除,換成平坦的水泥路,但考慮到集美居民對石板路有比較深的感情,于是決定“修舊如舊”,保留原來的大部分石板,又從惠安運來完整的石板,用來更換已破損的石板。
據(jù)介紹,此項修繕工程在今年2月已開始動工,施工隊將對大社路、尚青路、祠前路、祠后路、渡南路、公園路等6條大社片區(qū)內(nèi)路況較差的道路進行修繕,計劃今年6月底前完工。此外,施工隊還將對這幾條道路的排水系統(tǒng)和地下管線進行疏理,解決積水問題。
石板鑿上“荔枝面”
昨日,記者來到集美大社路,幾名工匠正在冒雨施工。一名工匠左手握著“金剛針”,右手掄起鐵錘,一下一下往條石上鑿,原本光滑的條石上轉(zhuǎn)眼布滿了如一毛錢鋼镚般大小的孔。工匠師傅告訴記者,在石面鑿出一個個小孔,就如同荔枝殼一樣,稱為“荔枝面”,這樣是為了讓石面變得粗糙,主要是為了防滑。“一條2米長的石板,鑿成‘荔枝面’只要5分鐘?!惫そ硯煾底院赖馗嬖V記者。
記者走在剛剛鋪好鑿有“荔枝面”的石板上,石板間用水泥膠合,縱使上面已經(jīng)被雨水浸潤,但依然感覺腳下很穩(wěn)當。
居民對石板路感情深
漫步在鋪著舊石板的小巷,小巷旁是一棟棟等待歸人的古厝,在雨中顯得古韻十足。“這條石板路我走了二三十年了。”一位過路的老人告訴記者,原來的石板路被車輛磨平了,路面變得很滑,有些被車壓碎的地方,下雨的時候便會積水。而如今修好的路面做了防滑措施,路面的坑洼不見了,但原來那古樸的味道卻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