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學村,是我國教育體系的縮影,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專院校,樣樣齊全。學村的建筑風格,則體現(xiàn)“嘉庚風格”的建筑風貌,獨樹一幟。
嘉庚風格概而言之有四:一是校址選擇于風景優(yōu)美的“閩南大陸南端臨海小崗”的鄭成功遺址延平故壘一帶;廈門大學也是選址廈門島南端海邊鄭成功的演武廳演武池一帶。集美大會堂命名為“福南”,廈門大學大會堂命名為“建南”,合起來就是“福建南部”,象征福建閩南教育基地之意。選址于“延平故壘”,陳嘉庚認為,“頗表示我漢族獨立精神,故保存之,以示后生紀念?!睂W習民族英雄鄭成功敢與西方擴張主義相抗衡,并取得勝利的精神。
二是以我國民族傳統(tǒng)建筑為主,吸收西方建筑精華,精心設計和建造每一幢房子。正如嘉庚先生所講:“采取古今、中西結(jié)合,既能保持民族特色,造價也便宜,同時較實用?!?
三是注重地方材料的開發(fā)和應用,發(fā)揮地方匠工的優(yōu)勢,形成集美學村和廈大地方建筑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對花崗石石材的應用,利用本地粘土與磚瓦廠掛鉤生產(chǎn)釉面紅磚,特別是規(guī)格統(tǒng)一的橙色帶滑面的大片瓦,人稱“嘉庚瓦”。
四是注重建筑的文化內(nèi)涵,正如陳叢周教授所指出的:“陳嘉庚先生思想和藝術(shù)境界的主導構(gòu)思是鄉(xiāng)情、國思躍然其建筑物上。”如“南薰樓”之命名,取自虞舜時南風詩:“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氏之慍兮”,以示嘉庚先生一生興學造就后代的心愿。又如“集美紀念碑”碑高28米,象征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間的28年艱苦奮斗,前赴后繼,才取得勝利的今天。
乘船進廈門港,廈大體育場上一排以建南大會堂為主體的五幢建筑物,立顯眼前,給人以繁榮昌盛之感。同樣地,站在我國第一座跨海的廈門大橋上俯瞰集美學村,那龍舟池畔和池心,建有“建明”、“南輝”和“左、右、逢、源”的七座古色古香、典雅別致的樓臺房閣,突顯民族風格。池畔順山坡斜度而筑,共4排16座的紅色瓦頂和米黃色的“南僑群樓”,群立于翠林葵葉之中。毗鄰的集美中學的教學樓,“道南”、“南薰”、“延平”三樓緊靠,主樓高達十五層,西式的建筑,則以中式亭子作為屋頂?shù)闹黧w,高踞主樓14樓樓頂?shù)乃慕欠酵づc兩端4個八角亭子相呼應,展示“中西合璧”,民族風格鮮明;左右擁樓七層,如鳥之雙翼后展,矗立于潯江西岸的制高點,如凌云騰飛之勢。三樓前不遠的“游泳池”,則屬于“西洋文化”。遠眺鰲園,從建筑風格看,既保留民族傳統(tǒng)的同時,又合理地吸收西方先進技術(shù),形成西方的建筑結(jié)構(gòu),加上東方建筑的琉璃瓦大屋頂風格。學村中的南薰樓等正是按著這一風格建成。鰲園中的紀念碑的頂端高入云霄,仍冠以琉璃瓦大屋頂,與學村的整個建筑風格“采取古今、中西結(jié)合”融為一體,處處體現(xiàn)陳嘉庚先生所想的民族尊嚴和中華騰飛。
(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