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月8日訊 據(jù)灌口百姓微信報道 隨著最后的舞蹈,灌口元旦文藝晚會圓滿落幕,這一次活動聚集了灌口鎮(zhèn)大量群眾,大家沉醉在本次優(yōu)秀又用心的演出之中。精彩的晚會已經(jīng)結(jié)束,在大家意猶未盡之時,再給錯過本次晚會的人一次回顧。 鎮(zhèn)長致辭 鎮(zhèn)長講話中無一不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
玩轉(zhuǎn)灌口雙龍?zhí)丁Ⅲw驗舌尖上的老聃菜館、探訪千年古剎石室禪院,近日,我跟著“二十萬商報訂戶,激情見證島內(nèi)外一體化”旅行團,進行了一趟集運動、美食和佛教文化為一體的旅行。
團餐與眾不同
游玩雙龍?zhí)毒皡^(qū)后,我們乘坐旅游大巴來到了老聃民間菜館海滄店用午餐。早就聽說,商報訂報一日游的團餐非常好吃,不像以前我們參加普通旅行團時,用的團餐幾乎是類似快餐的飯菜,甚至有時還吃不飽。
大巴??吭诶像趺耖g菜館海滄店旁,我快速沖下了車,映入眼簾的是一家兼具古色古香和現(xiàn)代氣息的菜館。走進餐館,只見菜館內(nèi)部也使用了不少船木餐桌椅等,讓整個餐廳顯得非常有文化。菜館的人還告訴我們,店門口那根千年東方神木,可是店里的鎮(zhèn)店之寶。它高11.2米,最大直徑1.6米,重達8.1噸。
吃了好多特色菜
看著色香味俱全的菜,我們垂涎欲滴。除了常見的雜魚醬油水、水煮雙鮮、風味醬排骨等菜肴外,一些用普通食材做出來的菜也非常可口。比如用西蘭花、芹菜、西紅柿等普通食材做成的“雜菜煲”,比如用南瓜裹上一層咸蛋黃做出的“金甲南瓜”。
我覺得最有特色的是“老聃肉湯”和“晾桿香豬肉”了。廚師告訴我們,做“老聃肉湯”比較復雜,取新鮮的豬后腿肉,去除筋和肥肉后,拿木棒用力敲打成肉糜,然后放入蒸籠內(nèi)蒸兩個多小時,直到把豬肉的原汁逼出。喝一口,果然湯汁鮮美。而“晾桿香豬肉”的吃法則很奇特,20厘米左右的生黃瓜薄片和熟五花肉片晾在桿子上,然后把豆芽、豆豉等卷進黃瓜片里,吃后讓人回味無窮。
禪院變化讓人吃驚
飯后,我們乘坐大巴來到了位于海滄新陽的石室禪院。踏入山門,迎面而來的是石雕羅漢,體態(tài)百般,栩栩如生,立于禪院內(nèi)道路兩旁。
“禪院變化真大,10年前這里還是泥巴路,下雨天就泥濘得很,腳上非得沾滿泥巴。別說開車進來了,把自行車推上來都不容易。真是佩服住持忠明法師,用這么短的時間,就把禪院修建成這么好?!蓖瑘F一位大姐告訴我們,幾年前她來過這里,禪院變化太讓她吃驚了。
隨后,我們來到禪院后山,撞響了和平大鐘。
團餐與眾不同
游玩雙龍?zhí)毒皡^(qū)后,我們乘坐旅游大巴來到了老聃民間菜館海滄店用午餐。早就聽說,商報訂報一日游的團餐非常好吃,不像以前我們參加普通旅行團時,用的團餐幾乎是類似快餐的飯菜,甚至有時還吃不飽。
大巴??吭诶像趺耖g菜館海滄店旁,我快速沖下了車,映入眼簾的是一家兼具古色古香和現(xiàn)代氣息的菜館。走進餐館,只見菜館內(nèi)部也使用了不少船木餐桌椅等,讓整個餐廳顯得非常有文化。菜館的人還告訴我們,店門口那根千年東方神木,可是店里的鎮(zhèn)店之寶。它高11.2米,最大直徑1.6米,重達8.1噸。
吃了好多特色菜
看著色香味俱全的菜,我們垂涎欲滴。除了常見的雜魚醬油水、水煮雙鮮、風味醬排骨等菜肴外,一些用普通食材做出來的菜也非常可口。比如用西蘭花、芹菜、西紅柿等普通食材做成的“雜菜煲”,比如用南瓜裹上一層咸蛋黃做出的“金甲南瓜”。
我覺得最有特色的是“老聃肉湯”和“晾桿香豬肉”了。廚師告訴我們,做“老聃肉湯”比較復雜,取新鮮的豬后腿肉,去除筋和肥肉后,拿木棒用力敲打成肉糜,然后放入蒸籠內(nèi)蒸兩個多小時,直到把豬肉的原汁逼出。喝一口,果然湯汁鮮美。而“晾桿香豬肉”的吃法則很奇特,20厘米左右的生黃瓜薄片和熟五花肉片晾在桿子上,然后把豆芽、豆豉等卷進黃瓜片里,吃后讓人回味無窮。
禪院變化讓人吃驚
飯后,我們乘坐大巴來到了位于海滄新陽的石室禪院。踏入山門,迎面而來的是石雕羅漢,體態(tài)百般,栩栩如生,立于禪院內(nèi)道路兩旁。
“禪院變化真大,10年前這里還是泥巴路,下雨天就泥濘得很,腳上非得沾滿泥巴。別說開車進來了,把自行車推上來都不容易。真是佩服住持忠明法師,用這么短的時間,就把禪院修建成這么好?!蓖瑘F一位大姐告訴我們,幾年前她來過這里,禪院變化太讓她吃驚了。
隨后,我們來到禪院后山,撞響了和平大鐘。
相關(guān)新聞
臺海網(wǎng)1月8日訊 據(jù)天下集美微信報道 午后 夕陽余輝灑在風景湖內(nèi) 近處,魚兒成群;遠處,白鷺撲翅 廊橋上,游客舉桿自拍 石亭里,老人圍桌而弈 岸邊上,小孩追逐嬉鬧…… 這幅生態(tài)花園美景 是咱們“千年古鎮(zhèn)”灌口 當下的高顏值寫照 雨過流云康祥灌口/張冬坤 近年來,灌口...
臺海網(wǎng)1月8日訊 據(jù)天下集美微信報道 你的母校是哪里?你還記得她嗎… 記憶中的灌口中學 作者:柯月霞 1 第一次走進灌口中學,是1985年的8月的一天。 記得那天,我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后座上載了用蛇皮袋裝著的幾件衣服,幾斤米,還有草席、被單,和幾個盆盆罐罐,費了好大的勁,...
臺海網(wǎng)12月29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彬彬)男子施工時不慎從3樓墜落到2樓,不幸身亡。昨日上午11點多,事發(fā)集美灌口三南路附近一個小區(qū)。 據(jù)了解,事發(fā)前,一名男子正在3樓一處窗戶進行施工作業(yè)。窗戶外有遮陽棚,上面有一個洞,男子便是從那個洞口掉下的。 導報記者了解到,男子掉到2樓一處陽臺,兩層樓之間的落差并不大,但是墜落時男子頭部碰到尖銳棱角,...
臺海網(wǎng)12月18日訊 據(jù)灌口百姓微信報道 古時候每隔25至30公里 便會設置一個驛站 供來往奔波的馬匹和人休息 如今馬匹雖被替代 但卻有更多的人需要 “休息” 集美之最 一個村十六座廟宇 來到這,當你來到這石橋、綠植、古門和周圍的平房,走進灌口鎮(zhèn)深青村,迎面而來的安詳令人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