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規(guī) 利率司法保護上限大幅降低
8月20日起施行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對民間借貸利率標準進行了重大調整,大幅下調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過去,民間借貸利率在24%和36%之間劃分為三個區(qū)間,俗稱“兩線三區(qū)”,即借款利率在24%以下,依法受到司法保護;借款利率在24%-36%之間屬自然債務區(qū)間,法院不予反對,但若提起訴訟,進入司法程序,法院也不予保護;借款利率在36%以上,則屬于非法高利貸,不受司法保護。
而新規(guī)大幅下調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以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為標準確定借貸利率上限。“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是指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發(fā)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即一年期LPR。
2020年8月20日發(fā)布的一年期LPR為3.85%,也就是說,短期內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LPR每月20日發(fā)布一次,如果LPR變化,這個上限也會跟著變化。
簡單的理論計算,假設借款人通過民間借貸100萬元,按以前的規(guī)定來算,在受司法保護的情況下,年利息最高24萬元,而按新規(guī),在當前LPR下,年利息最高只能15.4萬元,借款人可節(jié)省8.6萬元。“民間借貸以往價格高,但比較靈活。”一位銀行信貸業(yè)務人士說,現(xiàn)在新規(guī)大幅下調法定上限,有助拉低民間借貸利率,甚至可能導致持牌金融機構的利率也跟著下調,無疑有利于要貸款的小微企業(yè)業(yè)主。
3 提醒 投資相關理財產品也需留意
除了利率上限的調整,民間借貸新規(guī)另一個引人注目的調整是,合同無效的認定情形,包括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的,借貸合同無效;套取金融機構貸款轉貸的,借貸合同無效等。
上述銀行信貸業(yè)務人士認為,整體而言,新規(guī)更有利于維護民間借貸秩序的和諧穩(wěn)定。合同無效的認定情形就是其中之一,不僅民間借貸的放款人、借款人需留意條款的變化,甚至一些投資理財人士也得留意。
例如,有的人通過銀行獲得低息貸款,轉而以高利率貸給第三方,從中賺取利息差價的行為,可能會使得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還有,有些P2P理財產品,投資方向可能會涉及民間借貸,但放貸人卻無資質向不特定對象放貸,如果被認定為借貸合同無效的話,那么投資這些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就需自求多福了。
銀行人士提醒,此類民間借貸的理財產品不會出現(xiàn)在銀行、券商等正規(guī)渠道,但如在其它渠道出現(xiàn)的話,投資者需擦亮眼睛,不要去碰,萬一不幸中槍,也趕緊贖回為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