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臺后不久 成“最不信任總統(tǒng)”
據(jù)英國《衛(wèi)報》報道,法國特恩斯市場研究公司、迪索普拉集團及《費加羅報》的聯(lián)合調(diào)查結果顯示,奧朗德上任半年后,成為1981年以來最不被信任的法國總統(tǒng),公眾支持率只有36%。相比之下,2007年薩科齊上臺半年后支持率達53%。
奧朗德曾誓言要遏制法國龐大的公共赤字,同時保證窮人和受危機打擊者獲得公平。這位正派總統(tǒng)的名望為何一落千丈?前任總統(tǒng)薩科齊在任職近一年后名望下降是因為他的個性——生活奢華,更關心與布呂尼的羅曼史而非受困的法國民眾。2008年初民眾不喜歡的是薩科齊這個人,而不是他的政策和施政。
相比之下奧朗德保持著謙和總統(tǒng)的形象。批評者認為這位社會黨領導人及其政府施政混亂,缺乏專業(yè)水平和反應遲鈍。甚至同一陣營的左派媒體《解放報》(Libération)也說奧朗德及其總理艾羅(Jean-Marc Ayrault)還是“學徒”。
艾羅曾任教,愛開一輛大眾面包車,擔任總理伊始深受歡迎。然而他的聲望下降的比奧朗德還快,目前只有34%的支持率。在公眾面前的系列失言給人造成這樣的印象,政府認為需要解決問題,但不確定解決哪些問題和如何解決。
奧朗德和艾羅正在推進30年來最嚴厲的預算。他們告訴選民,征稅主要影響富人和大公司,90%的選民都不會受到影響,但輿論顯然擔心會承受增稅的痛苦。
奧朗德被迫尊重歐盟對法國提出的削減赤字要求,但他還必須說服選民他有自己的主張。法國不能進行改革的老調(diào)不再重彈,取而代之的是實質(zhì)性結構改革的探索,解決失業(yè)率上升、工業(yè)沒落、競爭力低下、經(jīng)濟增長緩慢和面臨衰退威脅等問題。
奧朗德贊同逐步“談判”解決,而不是他所謂的薩科齊時代“野蠻”的吸引眼球的解決之道。他說不會對競爭力喪失的法國經(jīng)濟實行休克療法,而是要進行長達五年的漸進改革,這在公眾眼中成為反應遲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