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7月30日宣布制裁古巴內政部下屬國家革命警察局及兩名官員。幾天前,古巴革命武裝力量部部長阿爾瓦羅·洛佩斯·米耶拉和內政部下屬部隊被美國制裁。
古巴部分地區(qū)7月11日爆發(fā)反政府示威活動。古巴政府近期公布證據,揭批美國政府資助反古勢力在古巴煽動騷亂,并指出美國長期封鎖是造成古巴當前經濟困境的根源。
1959年,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起義軍推翻親美獨裁政權并建立革命政府后,美國政府開始對古巴采取敵視政策。60多年來,美國對古巴采取經濟制裁和政治打壓等手段,干涉古巴內政,企圖顛覆古巴政權。

在古巴蔗糖收獲季節(jié)開始后,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向集會的群眾發(fā)表講話(1970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從部分制裁到全面封鎖
古巴革命勝利前,美國政府和企業(yè)主導古巴政治經濟命脈。古巴革命勝利后,美國為推翻古巴新生革命政權,首先企圖切斷古巴經濟來源。
“大多數古巴人支持卡斯特羅……削弱(古巴)國內對他支持的唯一可預見辦法是通過制造經濟困境和物質困難,引起失望和不滿情緒……切斷對古巴的資本和商品供應,從而減少其財政資源和實際工資,引發(fā)饑餓和絕望情緒,并推翻政府。”美國國務院1960年4月發(fā)布的一份秘密文件如是說。
美國先開始實施部分制裁措施,包括停止從古巴進口蔗糖,中斷向古巴供應石油、出售武器等。
1961年1月,美國宣布與古巴斷絕外交關系,美國政府隨后通過《對外援助法》切斷對古巴政府的援助。次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簽署總統(tǒng)令,美國開始對古巴實行全面經濟、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包括禁止從古巴或通過古巴進口產品,禁止美國產品出口古巴,禁止美國公民前往古巴旅游等。

4月25日,人們騎摩托車在古巴中部城市圣克拉拉參加游行。古巴多地4月25日舉行游行活動,幾千名參與民眾要求美國解除對古巴近60年封鎖。新華社發(fā)(華金·埃爾南德斯攝)
90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古巴失去主要援助來源國和貿易市場,國內經濟陷入巨大困境。美國借機施展長臂管轄手段,1992年出臺的“托里切利法”和1996年出臺的“赫爾姆斯-伯頓法”是美國強化對古制裁的重要標志。
這兩部法案的突出特點為域外效力,包括禁止美國企業(yè)在海外子公司與古巴通商、規(guī)定在古巴港口停泊過的外國船只180天內不得進入美國港口、禁止同古巴發(fā)生經濟貿易往來的外國企業(yè)進入美國市場、阻撓國際金融機構向古巴提供貸款等。
除了經濟制裁,美國還在政治和外交上孤立古巴,例如中止古巴的美洲國家組織成員資格等,企圖將古巴排除在地區(qū)事務之外。
此外,古巴政府表示,美國還多次對古巴展開恐怖主義行動。古巴政府2021年5月表示,古巴曾遭受713次恐怖主義行動,其中大部分由美國政府組織、資助和執(zhí)行,3478名古巴人因此喪生。
為了顛覆古巴政權,美國政府還資助反古勢力。據古巴媒體日前統(tǒng)計,過去20年,美國政府為顛覆古巴政權累計撥款近2.5億美元,相關計劃主要由美國國際開發(fā)署、國家民主基金會等機構執(zhí)行。
關系緩和遏制不變
古巴革命勝利以來,歷任美國總統(tǒng)只是調整對古制裁的尺度,主要在古巴與他國貿易往來、古巴裔美國人探親和向古僑匯等方面略微放寬或收緊,但整體上對古巴保持遏制打壓政策。
2009年,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入主白宮后先后放寬古巴裔美國人探親、僑匯限制,并擴大與古巴的旅游、貿易交流。2014年底,古美宣布開啟關系正?;M程, 2015年,兩國恢復外交關系。半個多世紀來,第一艘從美國啟航的郵輪駛往古巴,第一批古巴生產的木炭出口美國……然而,奧巴馬政府未能全面解除對古封鎖。

2016年5月2日,在古巴哈瓦那港,人們觀看抵達的美國商業(yè)郵輪“阿多尼亞”號。這是50多年來首艘商業(yè)郵輪從美國啟航抵達古巴。新華社/法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