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4月18日電(孔慶玲 甘甜) 法國巴黎圣母院日前發(fā)生大火,近百米高的尖塔燒毀墜落,舉世震驚。雨果筆下“石頭的交響樂”戛然而止,人類文明的瑰寶,差點付之一炬。

法國巴黎圣母院發(fā)生大火,標志性的尖塔在大火中被燒毀。
這座建筑花了100年時間才建成,跨越了8個多世紀的滄桑,期間也經(jīng)歷過不少磨難,但在21世紀的今天,竟被一場意外火災“毀掉”。中國作為擁有40余萬文物建筑的文博大國,能從這場大火中吸取什么經(jīng)驗教訓呢?
【國家文物局:我國文建土木結構多,需防火災隱患】
巴黎圣母院的遭遇,引發(fā)全球對文物建筑保護和安全工作的關注。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江時學告訴中新網(wǎng)記者,巴黎圣母院火災,對中國來說,應該是起到一個很好的警示作用。即防火責任十分重大,必須高度警惕任何火災隱患。
中國國家文物局16日發(fā)通報稱,巴黎圣母院火災,為文物安全工作敲響了警鐘。國家文物局相關部門接受中新網(wǎng)采訪時指出,我國文物建筑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磚木、土木結構較多,消防基礎較為薄弱,防范難度大。再加上一些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單位安全主體責任尚未落實到位,消防安全管理粗疏無序,各類火災隱患普遍存在。
國家文物局指出,火災是危害文物安全的主要因素,電氣故障又是引發(fā)火災的最大誘因。文物建筑一旦發(fā)生火災,損失無法估量。
據(jù)統(tǒng)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的近7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文物建筑多達40余萬處。市縣基層文物單位普遍存在人員短缺、消防基礎薄弱等問題,消防工作任務成倍增加。
為做好文物安全工作,國家文物局強調(diào),相關單位要落實安全責任,強化消防措施;緊盯隱患問題,做到嚴查嚴治;狠抓日常管理,嚴控火災誘因;加強消防演練,開展警示教育。
而且,各級部門要集中督查整治電氣隱患、違規(guī)用火用電、違規(guī)燃香燒紙、違規(guī)施工操作,以及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善、消防設施設備不完善、安全管理松懈等火災突出隱患和問題。
【預防很重要!故宮如何做到49年無火災?】
既然火災隱患是文物建筑安全的“大敵”,那如何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沒有好的經(jīng)驗可以學習?

故宮博物院于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此次巴黎圣母院大火,也讓中國故宮受到關注,因為故宮保持了49年零火災的紀錄。一座規(guī)模如此宏達的歷史建筑,如何做到數(shù)十年防火零失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