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豐田就計劃到2030年使混合動力車(HV)和純電動汽車等電動汽車增至目前的3倍以上,達到550萬輛。豐田在純電動汽車的商品化方面起步較晚,而松下則對單獨展開巨額投資持慎重態(tài)度。雙方將在彌補彼此弱點的同時,擴大電池的供給對象,對抗中韓企業(yè)。
據(jù)報道,全球在車載電池領域展開增產(chǎn)競爭。居全球份額首位的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年產(chǎn)能增至2017年的約兩倍,達到50吉瓦時(GWh)。比亞迪(BYD)將在2020年之前投入逾3000億日元。而在韓國企業(yè)中,LG化學到2020年前將在南京建設新工廠,三星SDI正討論在江蘇省建設工廠。
報道稱,居行業(yè)第二位的松下在中日美3個國家生產(chǎn)車載鋰離子電池。在方形電池方面,松下在日本兵庫縣的加西市和洲本市、德島縣和中國大連設有工廠,兵庫縣姫路市的新工廠預定2019年投入運行。僅生產(chǎn)電池的加西、大連兩座工廠和其他工廠的車載電池生產(chǎn)線將轉移至新公司。
從電池工廠的投資來看,據(jù)悉1吉瓦時產(chǎn)能需要50億-100億日元的投資,另一方面,還存在純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前景難以預料的問題。在電動汽車最大市場的中國,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預定于2020年結束。松下由于背負超過1萬億日元的有息負債等原因,對巨額投資保持慎重姿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