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在月球建自動化基地?俄媒:中美瞄準太空資源開發(fā)
參考消息網12月20日報道 俄媒稱,12月初,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奧西里斯-REx”探測器抵達“貝努”小行星采集巖石樣本。2019年,攜帶鉆探裝置的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飛往月球。此類考察的目的之一是勘探礦藏,因為如果沒有太空資源,人類就無法探索太陽系。
據俄新社12月18日報道,中國已經成功向月球發(fā)射了4個探測器。如今,它是全世界唯一實施月球計劃的國家。該計劃的最終成果應是在月球表面建立自動化或駐人基地。在月球部署常駐艙必須利用生活保障系統(tǒng)、防輻射、發(fā)電、制造火箭燃料、3D打印機器和建筑組件所需的本地資源。
俄羅斯科學院韋爾納茨基地球化學與分析化學研究所估計,僅在探月初期,確保貨物流轉就需要200噸氧和50噸氫。把它們從地球送到月球的代價過于高昂。
揮發(fā)性化合物是極其珍貴的資源。它們以凝固狀態(tài)存在于月球極地:水冰、氨、一氧化碳、輕烴。月球土壤中含有氧、金屬和硅石。就地開采這些資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開發(fā)和保存月球礦藏的技術正在積極研發(fā)中。但首先需要進行勘探,即從月球各地采集樣本。韋爾納茨基地球化學與分析化學研究所為此研制了將在月球考察中使用的地質勘探機器人。
兩年前,“奧西里斯-REx”探測器啟程前往直徑500米的“貝努”小行星。它于今年12月3日抵達目的地,已經開始初步探測。在小行星表面發(fā)現(xiàn)了氫氧基團——其本質就是鎖在礦物結晶中的水。
“奧西里斯-REx”探測器將先飛到小行星前面進行遠程探測,然后靠近其表面,噴射氮氣并收集揚塵,最后在2023年把珍貴的采集樣品送回地球。
屆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啟動下一個考察項目——“靈神星”計劃。這顆巨大的天體直徑超過200公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光譜分析儀在其表面發(fā)現(xiàn)了硅酸鹽、氫氧基團和被科學家認為是金屬分子的高密度物質。種種跡象表明,“靈神星”是原行星分解前分層裂開的核心。
科學家推測,這個小行星完全由鐵和鎳構成,只在表面有一層薄土,實際上就是沙。
研究者認為,人類很快將不得不尋找含有罕見或稀缺元素的地外礦藏:金、鈷、鐵、釕、錸、鉍、鋨、銠、鉬、鎂、鎳、鈀、鉑。
現(xiàn)代化技術讓人類在本世紀中葉就能開采月球和小行星上的礦山。重約200公斤的采礦機器人將在那里工作——它們將被大量發(fā)射到太空。為了讓小行星采礦有利可圖,運送采礦機器人、回收礦物和后勤技術應是低成本的。
目前正在從經濟角度討論從月球開采氦-3的問題。氦-3是在太陽風作用下聚積在月球土壤中的物質,在地球沒有礦藏。核工業(yè)每年僅制造幾十公斤用于研究。
對氦-3的興趣源自80年代末核動力學取得的成功??茖W家指出,這種物質可以作為核聚變燃料,在必要時候解決地球的能源問題。
另一個有利于地外采礦業(yè)的論據在生態(tài)方面。太陽能電池、催化劑等綠色技術要用到一些稀有元素(特別是鉑族)。這些礦物非常稀缺,需要挖深井才能開發(fā),從而留下本已十分嚴重的碳足跡。把開采轉移到其他天體將大幅減輕地球的環(huán)境負擔。(編譯/賀穎駿)
(2018-12-20 0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