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明交流新圖景
不久前,中國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米開朗基羅廣場,將中國古老火藥技術與當代藝術融合,創(chuàng)作了一場跨越千年時空、超越東西差異的精彩焰火表演,贏得觀眾贊嘆。
作品不斷登上世界各地藝術殿堂的蔡國強,從中國東南沿海泉州走出來,上世紀80年代留學日本,之后在巴黎、紐約等藝術之都創(chuàng)作生活,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位親歷者和見證者。
1978年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序幕。當年12月26日,改革開放后首批50名訪問學者起程赴美。自此,中國開始擴大派遣留學生出國,并接收更多外國留學生來華,中國與世界交流互鑒的道路自此越走越長、越走越寬。
改革開放的歷程,也是中國弘揚中華文化精神、促進文明多樣性、描繪世界文明交流新圖景的非凡歷程。
——砥礪奮進,為世界文化色板增添中國色彩
40年來,中國文化事業(y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化產(chǎn)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文化走出去新格局逐漸形成,文化自信日益堅定,中華文化影響力和國家軟實力不斷提升。
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與157個國家簽署了文化合作協(xié)定,累計簽署文化交流執(zhí)行計劃近800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年(節(jié))系列活動綻放五大洲,中俄、中美、中歐、中阿、中非等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向更高層次發(fā)展;“一帶一路”鋪就人文之路,搭建文化橋梁,促進中國與世界路相連、心相通……
——開放包容,為世界文明和諧架設溝通橋梁
今天,不只有蔡國強的中國焰火點亮異國天空,還有:中英共同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回味人類社會相通的情感;《射雕英雄傳》英譯本在全球發(fā)行,讓英語世界認識中國的俠之大義;莫言的鄉(xiāng)土文學、麥家的諜戰(zhàn)小說、劉慈欣的東方科幻、與改革開放年齡相仿的周浩暉的懸疑作品等在海外流行……
中國電影百花齊放,在世界頻頻獲獎,中外合拍片越來越多;中國詩詞大會上老外上臺來賽詩;徽州火腿和西班牙火腿在《風味人間》中分享手藝與傳承;《牛津英語詞典》收錄中式詞匯,“add oil(加油)”成為英語的“舶來詞”……所有這些都講述著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故事。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改革開放讓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民族文化有了更廣泛、更深入、更頻繁的交流和互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