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的“標準模板”
然而,與“改變命運”的渴望對應的是殘酷的升學競爭與就業(yè)壓力。英國《衛(wèi)報》稱,印度名校的錄取率相當于牛津和劍橋大學錄取率的1/10。據(jù)《環(huán)球時報》記者了解,一般印度高等院校的學術水平不足,普通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入職薪酬只有每月1500元人民幣左右,這與在新德里開摩的司機的收入差不多。如此現(xiàn)實之下,考上印度理工學院這樣的頂尖學府是“知識改變命運”的標準模板。
在印度有一種說法,“考不上印度理工學院的才去考麻省理工學院”。在最近一次印度大學排名中,該學院各地分校占據(jù)前5名中的4位??忌坏┍辉撔W顭衢T的專業(yè)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錄取,那么從入學開始就被世界大IT公司盯上,畢業(yè)后的工資是普通院校畢業(yè)生的20倍多。不過,印度理工學院的招生比例只有2%。
在印度學生眼中,考上印度理工學院是一種近乎神話般的追求,為此而戰(zhàn)的學生大多都被描繪成一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咖啡喝到流鼻血的怪獸。在孟買大學就讀商科的阿布爾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我有高中同學因為備考這個學校而把眼睛累瞎了。”
那么,是什么人才能考上?印度理工學院新德里分校經濟學副教授賈延·托馬斯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該校學生以中產及偏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居多。過于貧寒的家庭很少,因為他們很難支付得起補習班費用。目前印度理工學院復試補習班的市場基本價格已近3萬元人民幣。而來自富裕階層家庭的學生也很少,因為他們很少有能如此吃苦的。
正在印度尼赫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逸然證實了上述說法。她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她的同學普遍是中產階層或者高種姓,因為尼赫魯大學以社會科學聞名,這類專業(yè)是有錢人才會選擇的,希望“翻身”的印度人更多地會選擇理工科。
在阿布爾看來,通過考試改變人生軌跡的印度人鳳毛麟角。據(jù)統(tǒng)計,印度每年約有1700萬人進入就業(yè)市場,但新增就業(yè)崗位只有550萬個。阿布爾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印度政府提供的工作崗位很少,公務員考試或許比印度理工學院的招生考試還難。”去年,媒體爆出印度某邦招聘機關雜務人員30名,主要工作就是沏茶倒水,但網(wǎng)上報名人數(shù)過萬,其中不乏碩士甚至博士學位畢業(yè)生。
除了政府機關,印度多數(shù)大型企事業(yè)單位也仍保有計劃經濟大鍋飯的遺風,老員工占據(jù)多數(shù)重要崗位并因為各種原因很難被清退,至今不少單位奉行“一人在崗、全家福利”的老政策,即所在單位人員的醫(yī)療、保險、養(yǎng)老均涵蓋該人員家屬及子女。
比較而言,電子商務、互聯(lián)網(wǎng)、物流等新興產業(yè)領域的中小型企業(yè)在人員構成上較為靈活。在班加羅爾一家商務咨詢公司做拓展經理的拉法茲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我們公司有將近80人,工資最高的不是老板。我們企業(yè)不講究論資排輩,更別說什么種姓、膚色、性別方面的差異,我們只關心業(yè)績。這樣的公司在班加羅爾很多,這是我喜歡這里的主要原因。”
社會流動性差,從上學開始就要“拼爹”
雖然“知識改變命運”并非不可能,但印度的階層固化仍然嚴重,貧富差距明顯,社會流動性也較差。
逸然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印度人從上學開始就要“拼爹”??疾旒议L背景是好學校招生時的常規(guī)做法,比如要求父母是雙職工、會說外語、有特長,甚至考察是否抽煙。
任曉明接受采訪時提到,他在印度生活期間曾成功為孩子申請到一所私立國際學校。他認為,入學申請表中父母外國人的身份、比較體面的工作與較高的學歷起到關鍵作用。
逸然說,通常情況下,貧困學生很難成功申請到好的私立學校。即使受政策照顧(印度要求學校應為“弱勢群體”預留一定比例的位置),這些好學校也會千方百計再設門檻將這些學生排除在外。最終入學的孩子,也會因出身不好在學校受到歧視。
找工作同樣如此?!队《冉掏綀蟆贩Q,如果你來自“正確”的階層,那么總會有一份良好的工作正在等你;如果你來自更貧窮的背景,那么將大學學位變?yōu)楹霉ぷ鞯目赡苄跃蜁冃 ?/p>
在印度,最難突破的是伴隨終生的種姓桎梏。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經濟學教授庫納爾·森2016年撰文稱,“表列種姓”的社會流動性極低,在父親從事“最低等級”工作(建筑工和其他體力工作)的兒子中,僅11%能從事“最高等級”的工作,即文員或者專業(yè)人士;而高種姓群體中的該比例高達25%。任曉明說,為突破種姓束縛,有人通過教育途徑到新城市獲得高技能崗位,然后更改姓名以提升種姓。
“雖然印度社會的傳統(tǒng)根基深厚,但現(xiàn)在正處于加速變革中。”印度新德里婦女兒童保障協(xié)會秘書長莫拉蒂對《環(huán)球時報》說,印度中產階層正不斷壯大,其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必然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一代人。“對于整個國家而言,這些人的命運轉變意義重大,因為它代表著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即將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