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世界各國暴恐襲擊事件頻繁發(fā)生——1月1日,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夜總會“跨年”夜遭受恐怖襲擊,隨后2月3日法國盧浮宮、3月22日英國倫敦議會大廈、4月3日俄羅斯圣彼得堡地鐵、4月7日瑞典斯德哥爾摩鬧市區(qū)、5月22日英國曼徹斯特體育館、6月3日英國倫敦橋、6月7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接連遭到恐怖襲擊。6月8日,兩名中國人在巴基斯坦被“伊斯蘭國”綁架殺害。
有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共發(fā)生535宗恐怖襲擊事件,造成3635人死亡,歐洲和中東國家成為恐怖襲擊的重災區(qū)。來勢洶洶的恐怖襲擊此起彼伏,恐怖陰霾“籠罩”全球。

比利時警方通報情況時披露,2017年6月20日晚8點38分,一名身著自殺式爆炸腰帶的男子在引爆之后,被執(zhí)勤士兵當場開槍擊中。比利時警方稍后指出,該起事件應被視作“恐襲”。
當前的恐怖襲擊事件越來越“碎片化”
近期世界各國爆發(fā)的恐怖襲擊活動,呈現(xiàn)出全球化的特點。這其中既包括恐怖勢力的全球化,也包括恐怖襲擊的全球化。
目前,國際恐怖勢力不斷發(fā)展,特別是“伊斯蘭國”在現(xiàn)實空間(伊拉克和敘利亞)和網絡空間同時活動,不到兩年就影響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并且發(fā)展出20多個分支機構,成為世界近年來恐怖襲擊的重要源頭之一。
而恐怖襲擊的重點也從伊拉克和敘利亞等中東國家,逐步蔓延到世界各地。2017年上半年以來,伊拉克、埃及、瑞典、俄羅斯、法國、美國、加拿大、土耳其、英國等頻繁發(fā)生了多起暴恐襲擊事件,被襲國家遍布歐、非、美、亞等各大洲。
有別于傳統(tǒng)恐怖襲擊跨國界流竄作案,近期的恐怖襲擊出現(xiàn)了本土化的新特點。即恐怖分子逐漸由本國人員、本土勢力構成,恐怖主義影響在本國范圍內長期存在。一向被稱為歐洲“最安全”國家之一的英國,2017年3月22日、5月22日、6月3日首都倫敦和第一大城市曼徹斯特接連爆發(fā)5起恐怖襲擊案,恐怖分子均為本國人員。據(jù)英國警方5月23日發(fā)布的信息稱,曼徹斯特爆炸案嫌犯莎爾曼·阿貝迪就是帶有圣戰(zhàn)背景、在曼徹斯特土生土長的利比亞“移民二代”。
伴隨著世界各國打擊“伊斯蘭國”、博科圣地、塔利班以及“基地”組織等國際“四大”恐怖組織的力度不斷加大,恐怖活動勢頭得到一定遏制,但恐怖主義事件數(shù)量并沒有明顯減少。
法國總理瓦爾曾在2016年2月的演講中表示,“我們已進入、并感受到一個‘超恐怖主義’持續(xù)存在的新時代。”“超恐怖主義是長存的。”
與此相對應,歐洲乃至世界各國應對恐怖主義威脅的反恐怖斗爭,也將是一場“常態(tài)化”的“持久戰(zhàn)”。
此外,當前的恐怖襲擊事件越來越“碎片化”。即恐怖襲擊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獨狼式、多樣式和多點爆發(fā)。獨狼式恐怖襲擊是恐怖分子單槍匹馬,隨意挑選襲擊目標、選擇襲擊時間,這種恐怖襲擊防不勝防。
歐盟刑警組織說,自殺式炸彈襲擊、槍擊、撞車和持刀傷人仍然是主要的恐怖襲擊手段。但是,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暴行中使用的手段,包括汽車炸彈、綁架、勒索以及使用化學和生物武器等多種形式的恐怖襲擊,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在歐洲乃至世界各地上演。
多點恐怖襲擊,是指恐怖分子發(fā)動恐怖襲擊時,既有一次恐怖襲擊中精心挑選的首要襲擊地點,又有連續(xù)隨機爆發(fā)的多個其他襲擊點,有部分襲擊者還能順利逃脫。

對于發(fā)生在議會的這場襲擊,伊朗議長阿里· 拉里賈尼態(tài)度淡定,稱這只是“小事一樁”。他表示,伊朗安全部隊將會處置襲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