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5日報道 英媒稱,以往,外派員工通常都是來自西方的已婚中年男士。但如今,來自亞洲的外派員工已經與西方人數量相當,甚至更多,這與以往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國等亞洲國家外派員工顯著增多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3月3日報道,38歲的化學工程師萬·諾拉福里·拉扎利總是夢想能到海外工作。2001年從美國大學畢業(yè)后,他來到馬來西亞國內的一家公司,后于2006年搬回美國,任職于石油服務公司斯倫貝謝。雖然公司并沒有提供完整的外派待遇,但他拿到了不錯的薪水,還享受住房和交通補貼。
現(xiàn)在,他又回到了馬來西亞,“我當時想永遠住在美國。”他一邊嚼著麥當勞薯條一邊回憶道,“我希望在海外工作,積累盡可能多的經驗。”
10年來,他曾經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外派員工共事。“你的老板可能是韓國人,工程師可能來自中國,實習生來自美國,還有一些阿拉伯本地人,這是一種很好的融合。”
“典型的外派員工人口構成已經發(fā)生變化。”全球本地服務公司ECA在2016年的《管理流動性調查報告》中指出,“亞洲已經成為與西歐或北美同等重要的外派員工來源地。”
報道稱,這股趨勢與亞洲企業(yè)的全球化擴張緊密相連,以上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yè)的海外擴張為起點,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隨著中國的加入得到進一步加強。
“亞洲公司比西方企業(yè)更有可能把員工派往海外工作,”ECA亞太區(qū)主管關禮廉說,“西方企業(yè)可能只會派駐少數管理者,然后在當地招聘員工。亞洲企業(yè)往往會派駐更多人員,甚至包括初級員工,中國就是個明顯的例子,日本和韓國同樣如此。他們的外派員工包括中高級管理人員甚至初級管理人員和專業(yè)人士,部分原因在于溝通,但信任問題也很重要。”
報道稱,來自中國、韓國、日本和印度的很多亞洲企業(yè)都制定了全球招聘公司ChapmanCG所謂的“堅定的本土人才計劃”。換句話說,他們希望從祖國招聘人才,進行一定的培訓后,再挑選最好的人前往海外擔任高級職務。
在韓國,海外工作經驗被視作在大公司晉升頂尖職位的先決條件。在中國,政府也通過“走出去戰(zhàn)略”呼吁規(guī)模最大的企業(yè)向海外擴張——由此促成了一系列并購,還有很多中國公司在全球各地開設辦事處,這些辦事處的員工多數都是中國總部派遣來的。
隨著世界各地對亞洲人才的需求增加,亞洲人自己也比以前更加愿意出國拓展自己的職業(yè)。
全球招聘公司Hays Asia最近針對其所在的5個亞洲國家展開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新加坡?lián)碛腥蚧潭茸罡叩牧鲃觿趧恿Γ?7%的人計劃到海外工作,其中有85%的人希望到海外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職業(yè)發(fā)展和曝光率。在中國內地,有96%的受訪者準備到海外工作,香港為94%,馬來西亞為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