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友好的傳承: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
9日下午4時15分許,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國際會議中心。峰會背景板前,習近平主席在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右側站定,同與會的20多位阿盟成員國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并肩而立,國際媒體定格下這歷史性的瞬間。
會場外,噴泉涌動,綠意盎然,中阿峰會與會各國國旗交相輝映,和平鴿在天空飛翔,劃出一道道美麗弧線。
會議中心大范圍會談廳,燈火璀璨,習近平主席同與會各國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圍桌而坐,氣氛友好而熱烈。
“守望相助是中阿友好的鮮明特征”“平等互利是中阿友好的不竭動力”“包容互鑒是中阿友好的價值取向”,習近平主席發(fā)表主旨講話,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首次概括提煉出“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鑒”的中阿友好精神。
漫漫歷史長河中,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兩大文明位居亞洲大陸兩端,在絲綢古道中相知相交,在民族解放斗爭中患難與共,在經(jīng)濟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共贏,在國際風云變幻中堅守道義,書寫下不同文明友好往來、互學互鑒的不朽佳話。
跨越千年,歷久彌堅。
1955年,萬隆會議開啟中阿建交的大門;1971年,阿爾及利亞等國提出的“兩阿提案”在聯(lián)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shù)通過,包括13個阿拉伯國家在內的76國投了贊成票,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此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中阿人民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為全球抗疫合作樹立典范……國際關系史上一個個永恒經(jīng)典瞬間,成為中阿命運與共的生動寫照。
“這是一次傳承之旅,更是一次開創(chuàng)之旅”,訪問前,習近平主席在沙特《利雅得報》發(fā)表署名文章,開宗明義。
同阿拉伯國家集體建立全面合作、共同發(fā)展、面向未來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同12個阿拉伯國家建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或戰(zhàn)略伙伴關系,同21個阿拉伯國家及阿盟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過去10年間,中阿各領域合作取得一系列標志性、突破性成就。
當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加強團結協(xié)作成為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共同的戰(zhàn)略抉擇。
“堅持獨立自主,維護共同利益”“聚焦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合作共贏”“維護地區(qū)和平,實現(xiàn)共同安全”“加強文明交流,增進理解信任”,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阿命運共同體四大路徑,得到與會阿方領導人廣泛認同。
在習近平主席推動下,峰會發(fā)表三份重磅成果文件——
《首屆中阿峰會利雅得宣言》,宣布中阿雙方一致同意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國家全面合作規(guī)劃綱要》,就雙方在政治、經(jīng)貿(mào)、投資、金融等18個領域合作作出規(guī)劃;
《深化面向和平與發(fā)展的中阿戰(zhàn)略伙伴關系文件》,涉及雙方同意深化中阿戰(zhàn)略伙伴關系、倡導多邊主義、加強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合作、加強中阿合作論壇建設等重要內容。
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已成為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共同意愿、共同目標、共同行動。
“中阿峰會的舉辦,是中阿傳統(tǒng)友誼與高度互信達到新高度的明證。”阿盟秘書長阿布·蓋特指出。
會談廳內外,由分別代表中國的紅色圖案和代表阿拉伯國家的綠色圖案構成的峰會會標隨處可見:宛如左右對稱、微微開啟兩扇大門,一束亮光從門縫中間透射進來,寓意中阿合作光明未來,令人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