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會見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之后,習近平主席這幾天又接連會見了來華訪問的三位外國領導人,分別是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坦桑尼亞總統(tǒng)哈桑、德國總理朔爾茨。
黨的二十大之后首批受邀訪華的為什么是這幾位外國領導人?習主席在同他們會見時重點談了什么?密集會見傳遞了什么樣的信息?
01
友誼之旅
周三,巴基斯坦總理。周四,坦桑尼亞總統(tǒng)。周五,德國總理。
這幾天,北京人民大會堂迎來了大國外交的繁忙時刻。習近平主席與來訪的這些國家領導人,有的闊別已久,有的則是兩個月內再次相見。

△北京,人民大會堂。(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是今年4月當選的。一個多月前,在共同出席上合峰會期間,習主席曾同他在撒馬爾罕國賓館會見。
2015年,習主席將他當年首次出訪的第一站選在了巴基斯坦。那次訪問期間,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將中巴關系提升為全天候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習主席當時解釋說,“全天候就是風雨無阻、永遠同行的意思”。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談巴基斯坦總理訪華:此訪將為中巴全天候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注入新的動力
除了“全天候”這一獨特定位,中巴還有一個獨特稱謂——“鐵桿兄弟”。
2020年3月,巴基斯坦總統(tǒng)阿爾維在疫情發(fā)生后專程訪華,以此表達對中方的堅定支持。
今年,巴基斯坦遭受特大洪災,中國慷慨提供援助。11月2日,在同習主席會見時,夏巴茲說,“沒有任何國家像中國這樣真心誠意幫助巴基斯坦等發(fā)展中國家”。

△會談現(xiàn)場擺放的中巴兩國國旗。(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坦桑尼亞總統(tǒng)哈桑,曾多年擔任副總統(tǒng)職務。去年3月,她接替因病逝世的馬古富力任總統(tǒng)。她也是中共二十大后中方接待的首位非洲國家元首。
2013年3月,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后首次訪問非洲,第一站就是坦桑尼亞。正是在訪坦期間,他首次提出真實親誠理念,并專程憑吊援坦中國專家公墓。上世紀70年代,為了修筑坦贊鐵路,60余位中國專家、技術人員和工人獻出了寶貴生命。
11月3日,習主席在同哈??偨y(tǒng)會談時,再次談起坦贊鐵路。他說,坦贊鐵路是中坦和中非友誼的豐碑。
兩國元首還不約而同提到了一所學院——尼雷爾領導力學院。學院以坦桑尼亞開國總統(tǒng)尼雷爾名字命名,是坦桑尼亞革命黨等南部非洲六姊妹黨聯(lián)合建設的。習主席在學院奠基和竣工啟用時都曾發(fā)去賀信。今年6月,他還給該學院的中青年干部研討班全體學員回信。

△這是今年6月尼雷爾領導力學院南部非洲六姊妹黨中青年干部研討班學習現(xiàn)場。(資料圖)
德國總理朔爾茨,是去年底出任總理一職的。2017年7月,習主席赴德國出席G20漢堡峰會,時任漢堡市市長就是朔爾茨。在訪問前,習主席就收到朔爾茨熱情洋溢的邀請信。在漢堡期間,習主席專門會見朔爾茨。他說,我們贊賞市長先生多次表示,漢堡市始終向中國企業(yè)敞開大門。
朔爾茨這次中國之行,是他就任德國總理以來首次訪華。他也成為疫情發(fā)生以來首位訪華的歐洲領導人。

△會談現(xiàn)場擺放的中德兩國國旗。(總臺央視記者黎兵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