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3月4日電 今年是雷鋒犧牲60周年。60年來,他生前所在的“雷鋒班”陸續(xù)收到了47萬余封來信。
這些信函猶如只只鴻雁,跨越時空,滿載著人們對雷鋒精神的呼喚。
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犧牲。第二年,他生前所在班被命名為“雷鋒班”。
學(xué)雷鋒紀念日前夕,記者走進“雷鋒班”。展室內(nèi),陳列著白哈達、羊毯工藝品、紅領(lǐng)巾和裝滿了一排排玻璃展示柜的信函……
這些來信厚度不同,形式各異,有著鮮明的年代印跡。其中,有急需幫助的“雞毛信”,有需要破譯的“盲文信”,也有漂洋過海的“國際信”。有用16開紙寫滿了100多頁、分裝在6個信封里建議弘揚雷鋒精神的長信,也有僅寫下“聽了解放軍叔叔的報告,我決心做雷鋒叔叔那樣的人”寥寥數(shù)語的表決心信。
長期關(guān)注這些來信的沈陽工業(yè)大學(xué)“四個自信”研究暨課程思政指導(dǎo)中心副教授英明說:“47萬余封信見證著雷鋒精神,并沒有因時代變遷而失色,進一步證明了雷鋒精神可以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著名指揮家聶中明曾在寫給“雷鋒班”的信中表示,雷鋒精神就像一個不休止的音符,貫穿在我們的工作、學(xué)習(xí)、生活之中。
2011年11月,一封信從英國輾轉(zhuǎn)寄到了“雷鋒班”。79歲的李藝·布魯諾女士在信中表示,希望進一步了解雷鋒精神。她在信中說:“最近我在倫敦圖書館讀了一本關(guān)于160位中國名人故事的書,讓我產(chǎn)生給雷鋒部隊寫信的想法。”
當(dāng)收到雷鋒日記、雷鋒事跡報告光盤等資料后,李藝·布魯諾女士表示,希望與雷鋒生前所在部隊官兵建立聯(lián)系,共同把雷鋒精神向世界廣泛傳播。
“這幾十萬封書信是歷史的明證,雷鋒精神一直是鼓舞我們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英明說。(來源:新華網(wǎng) 記者王炳坤、趙洪南、崔師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