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的黨: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不私,而天下自公。
歷史的鏡頭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的莊重宣示:中國共產黨“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
六中全會決議再次重申了這句話。
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這是我們黨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氣之源、底氣所在。打虎拍蠅,哪管“刑不上大夫”,無所畏懼。公與私、義與利、對與錯、榮與辱,給黨員干部的界限劃得清清楚楚。
政在去私。“窯洞之問”的兩個答案之所以能在時間長河中堅挺屹立,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
常思常新。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講了這個問題。“黨的高級干部有相當的領導權、決策權、指揮權,如果立場不穩(wěn)、‘三觀’不正、自律不嚴,很容易在政治上、政策上走偏,不知不覺甚至心甘情愿地成為各種利益集團、權勢團體、特權階層的代言人,那后果是十分嚴重的!”
幾天前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總書記繼續(xù)講:“在為誰執(zhí)政、為誰用權、為誰謀利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特別清醒、立場要特別堅定。”
為了誰?
在厚重歷史中,在凝練的歲月中,在大黨的拔節(jié)生長中,在大國的偉大復興中,在困難時、在勝利時、在奮斗時、在進步時,這本鴻篇巨制,力透紙背的始終是“人民”二字。
戰(zhàn)爭時期,有位西方記者詢問毛澤東同志:“你們辦事,是誰給的權力?”毛澤東說:“人民給的。如果不是人民給的,還有誰給呢?”
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當代共產黨人給出定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2012年隆冬時節(jié),河北阜平。皚皚白雪覆蓋巍巍太行,習近平總書記踏雪而來。一場中國人民與貧困之間的總決戰(zhàn)由此拉開帷幕,書寫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每到群眾家中,常會問一問,還有什么困難,父老鄉(xiāng)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這位大國領袖,對初中讀《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文時的“深深震撼”至今記憶猶新。后來工作期間有感而發(fā),著詩言志:“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
古往今來,無數政治家思索過同一個問題:什么是政治?答案千姿百態(tài)。有一個響亮的回答來自中國共產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上世紀80年代,習近平同志撰寫《擺脫貧困》一書,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一文中,就大段引用了黃炎培先生的“窯洞之問”,并從毛澤東同志的回答引申開來,深刻闡釋要“眼睛向下”“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道理。黨的十八大之后,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再到黨史學習教育,一條主線貫穿始終:為人民謀幸福。
2014年5月的一天,河南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與會者或面紅耳赤、或坐立不安,有的對照檢查時幾度哽咽。習近平總書記次日來此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當時的講話至今振聾發(fā)聵:“現在,脫離群眾的現象在某些方面比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更突出了。問題出在哪兒?不能不引起我們沉思!”“如果群眾觀點丟掉了,群眾立場站歪了,群眾路線走偏了,群眾眼里就沒有你。”
煌煌黨史,前所未有的輝煌里,又曾有幾多質疑,幾多輕視,幾多威脅,幾多唱衰。
1921年,我們黨剛剛誕生的時候,很少有人預想到會成就今天的歷史偉業(yè)。在2021年秋天的一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談到同外國學者的一次對話,對方說起40多年前對中國的觀感:“當時是覺得你們會發(fā)展,但是怎么也沒想到你們發(fā)展得這么快!”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從國破山河在的年代走來,從新中國成立初時的篳路藍縷,到改革開放的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復興路上昂首闊步……令人刮目相看的百年成績單,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用理想和信仰書寫的,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用拼搏和奉獻贏得的。
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講“窯洞之問”的話題前,習近平總書記首先談到了“堅定歷史自信”。它是破解歷史周期率的勇毅擔當,彰顯著風雨無阻向前進的無畏氣概。
回首來時路,困難、挑戰(zhàn)何其多,“可以說幾度絕處逢生、幾度柳暗花明”。有人問,百年大黨的歷史自信來自于哪?它來自把“不可能”變?yōu)?ldquo;可能”的堅定信念,來自百年黨史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苦難輝煌,它既是對奮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對奮斗精神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感嘆:“中國共產黨就是憑著這么一股精神,把一個積貧積弱一窮二白的一個舊中國,建設成為了一個新中國。再也不受人欺負了,我們變成了一個大國、一個強國。”
新的歷史進程開始了。時間刻度上,中華民族站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以偉大社會革命促進偉大自我革命,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恢弘實踐中,黨的自我革命成為無數偉大事業(yè)的開端。
波瀾壯闊的時代,黨與人民共行動。黨的十八大后,全面深化改革拉開了大幕。從“夯基壘臺”到“積厚成勢”,改革搭建起“四梁八柱”,許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tǒng)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住房、醫(yī)療、教育、養(yǎng)老……一切圍繞百姓關切。“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
人民群眾心中有桿秤,誰真正把人民群眾放心上,人民群眾就會把誰放在心里。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信,穿越百年風風雨雨,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靠的是億萬人民的擁護支持。
江西于都的長征出發(fā)地,十萬紅軍是人民用小船渡過去的;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湖南沙洲村“半條被子”的長征故事,生動詮釋了“什么是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到地方考察70余次。沿著黨的紅色足跡,“每到一地,我都是懷著崇敬之心,重溫那一段段崢嶸歲月,回顧黨一路走過的艱難歷程,靈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禮。”
1934年,面對實力懸殊的圍剿,毛澤東同志信心滿懷:“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80多年后,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zhàn),黨團結帶領14億多中國人民眾志成城,一場人民戰(zhàn)爭以摧枯拉朽之勢贏得了主動。習近平總書記給出這樣的禮贊:“戰(zhàn)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
山河為證,歲月為鑒。
“今天,我們完全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沒有辜負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沿北京中軸線一路向北,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一座新的精神殿堂巍然矗立于天地之間。百年大黨的慶典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帶領黨員領導同志來到這里。面向黨旗,他們一道舉起右拳、莊嚴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 杜尚澤 劉少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