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全球氣候治理 彰顯大國責任擔當
數據顯示,過去1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全球氣溫上升了1.2攝氏度。1970年以來的50年是過去2000年以來最暖的50年。氣候變化問題日趨嚴峻緊迫,合力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10月31日至11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這是《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后召開的首次締約方大會,會議達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一攬子決議。其間,中美兩國聯合發(fā)布《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有效提升了各方合力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積極建設性地推動了大會進程,為彌合各方分歧、擴大共同立場注入了動力。
中國是推動達成《巴黎協定》的重要貢獻者,也是落實《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zhí)行秘書埃斯皮諾薩認為,中國作為擁有龐大人口和面對許多其他社會經濟優(yōu)先事項的發(fā)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這一人類最緊迫的議題方面,顯示出了巨大的勇氣。
4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時用“六個堅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fā)展”“堅持系統(tǒng)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系統(tǒng)闡釋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核心要義與實踐路徑。坦桑尼亞《衛(wèi)報》國際版主編本杰明·麥格納表示,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保護環(huán)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決心,增強了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信心。“‘六個堅持’體現了中國領導人對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遠見卓識和莊嚴承諾。這些承諾有著詳細的目標和計劃,令人信服。”
今年1月,中企投資承建的阿根廷赫利俄斯風電項目群羅馬布蘭卡一期、三期項目正式投入商業(yè)運營,該項目群全部投產后預計每年將為當地提供16億千瓦時清潔電力,每年可讓阿根廷減少燃煤65萬噸,碳排放減少180萬噸;7月,中企承建的哈薩克斯坦圖爾古孫水電站實現全部機組投產發(fā)電,裝機容量24.9兆瓦,多年平均發(fā)電量可達7980萬千瓦時,每年可減排約7.2萬噸;12月,中企投資承建的克羅地亞塞尼風電項目正式投入運營,預計每年可貢獻約5.3億千瓦時綠色電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6萬噸……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多邊合作,大力開發(fā)與推廣清潔能源技術,通過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等行動,同許多發(fā)展中國家開展務實合作,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合作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
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認為,中國積極開展清潔能源國際合作,極大助力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中國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援助發(fā)展中國家方面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