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貴州黃平縣,于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員尋訪到一處無名烈士墓,墓中安葬著一位于都籍紅軍戰(zhàn)士(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于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供圖)
廣西,全州紅軍長征湘江戰(zhàn)役紀念園。他們看到一處開闊的石頭陣,每塊石頭下面都安葬著無名烈士的遺骸,與周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融為一體。
貴州,遵義紅軍烈士陵園。英名墻上鐫刻著1338個英烈的名字,“90后”隊員蔡銘對照于都籍烈士名錄一個一個進行核對,看著這些和自己年紀一般大就犧牲的戰(zhàn)士,他的心被狠狠地刺痛了。
身處廣闊無垠的若爾蓋大草原,一股濃得化不開的情感湍流而來。黃發(fā)斌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長征組歌》,“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
“對于英烈來說,留不留名或許并不重要。但作為后輩,我們有責(zé)任去尋找,這既是對烈士英靈的告慰,也是對家國記憶的延續(xù)。”截至目前,黃發(fā)斌等人已找到7名散落在外的于都籍英烈,另有280名英烈的相關(guān)信息有待進一步核實。

臘子口戰(zhàn)役紀念館工作人員向于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館長黃發(fā)斌(右)等人獻上哈達(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于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供圖)
你的名字,是不朽的豐碑
如果以人數(shù)算,于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找到的名字并不多,但每一個名字都彌足珍貴,字字千鈞,蘸滿了家國情懷。
2019年7月,河北省石家莊,烈日灼人。
尋訪組隊員賴金玉風(fēng)塵仆仆地趕到華北軍區(qū)烈士陵園。得知她的來意后,陵園相關(guān)人員深受感動,并將江西籍烈士的相關(guān)資料交予她。
賴金玉從中找到了楊承德、鄧典龍、鐘奇等三位英烈的名字。隔著八十余年的光陰,她小心翼翼地打開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在華北軍區(qū)烈士陵園,于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員尋找到的鄧典龍烈士墓(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于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供圖)
“他們長征到達陜北后,都在抗戰(zhàn)中犧牲,但家鄉(xiāng)的人們并不知曉他們的經(jīng)歷,更不了解他們的事跡。”賴金玉回到于都后,便著手聯(lián)系當(dāng)?shù)?a href="http://http://app.taihainet.com/tags.php?tag=%E7%94%B5%E8%A7%86" target="_blank">電視臺為烈士尋親。
一年后,賴金玉接到一個來自唐山的電話。電話那頭的大姐說,自己的父親賴富和鐘奇、鄧典龍是戰(zhàn)友,他們的名字均在父親的回憶錄上出現(xiàn)過。
賴金玉等人循著這一線索,逐漸確定了鐘奇、鄧典龍等人于都籍的身份,他們的相關(guān)事跡也愈加清晰。

于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員尋找到的鐘奇烈士資料(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于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供圖)
“河北之行的收獲,給了我們很大信心。”2020年10月,黃發(fā)斌帶隊沿長征沿線進行第二次尋訪。
在貴州黃平縣,他們親歷了一場闊別八十余年的相逢。
“于都老家來人了。”見到黃發(fā)斌等人,失散紅軍鐘興明(又名鐘元享)的子女們熱淚盈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