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疇奮力戰(zhàn)石漠 植樹造林50萬畝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地貌占全縣面積的75.4%,是全國石漠化程度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

劉登榮在云南省文山州西疇縣木者村么石谷炸響炸石造地第一炮的地方(2020年11月20日攝)。新華網(wǎng) 羅春明 攝
上世紀90年代前的木者村么石谷,巖石連片,莊稼收成極少。1990年,么石谷炸響了勇斗頑石的第一炮。叮叮當當,炮聲隆隆,全村男女老少鏖戰(zhàn)105天,在頑石堆里干出了365畝“三保”臺地。從此,苞谷、烤煙等作物產(chǎn)量大幅提升,木者村甩掉了“口袋村”的帽子。

程墩儒在云南省文山州西疇縣蚌谷鄉(xiāng)程家坡村500畝山豆根種植基地內(nèi)(2020年11月20日攝)。新華網(wǎng) 羅春明 攝
就在么石谷炸石造地的那一年,在蚌谷鄉(xiāng)程家坡村,40歲的程墩儒和愛人扛著鋤頭扎進了石漠荒山,用10多年時間、磨平了20把鋤頭,把荒山全部種上了中藥材和林果。

云南省文山州西疇縣木者村么石谷炸響了“向石旮旯要土地”的第一炮,曾經(jīng)的亂石堆,如今已是成片的三保臺地(2020年11月20日攝)。新華網(wǎng) 羅春明 攝
在西疇人不斷苦干實干中,逐漸形成了“搬家不如搬石頭,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

云南省文山州西疇縣興街鎮(zhèn)三光片區(qū)多依坪村小組,連片獼猴桃種植基地(2020年11月19日攝)。新華網(wǎng) 羅春明 攝
西疇縣興街鎮(zhèn)三光片區(qū)國土面積44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就占了30平方公里,村民吃盡了石漠化的苦頭。當?shù)攸h委政府帶領(lǐng)三光片區(qū)群眾搬石造地,流轉(zhuǎn)土地發(fā)展獼猴桃種植。目前已流轉(zhuǎn)土地5000余畝,種植獼猴桃2700畝。

曾經(jīng)“高山禿頭潭無水,田薄地廋半年糧”的云南省文山州西疇縣興街鎮(zhèn)江龍村,不僅山頭披綠裝,山腳也發(fā)展了620多畝林果(2020年11月20日攝)。新華網(wǎng) 羅春明 攝
在西疇大地,這樣“改天換地”的例子不勝枚舉。經(jīng)過多年持續(xù)綜合整治,截至2020年,西疇全縣治理石漠化140平方公里,植樹造林50萬畝,封山育林87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5%提高到5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