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8年持續(xù)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qū)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2020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指出。
對于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困擾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畫上句號,這是亙古未有的壯舉,也是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zhàn)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推動中國減貧事業(yè)取得巨大成就,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
六盤山區(qū)、秦巴山區(qū)、武陵山區(qū)、烏蒙山區(qū)、大別山區(qū)……習近平總書記傾注精力最多的是扶貧工作,考察調研最多的是貧困地區(qū)??倳浀牟痪胱阚E,深深印刻在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的山山水水;總書記的殷殷之情,深深溫暖著每一名貧困群眾的心窩。
“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脫貧攻堅是我心里最牽掛的一件大事”“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的話語,映照出人民領袖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彰顯著百年大黨的使命與擔當!
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qū)的面貌,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還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腳踏實地加油干,努力繪就鄉(xiāng)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wěn)步前行。”
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莊嚴承諾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同中外記者見面時,以這一極為生動、凝練的表述,對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作出新的時代詮釋。
2017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再次強調“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小康一直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愿望和憧憬。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qū)。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qū)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2年12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fā)工作時指出。
總書記強調:“深入推進扶貧開發(fā),幫助困難群眾特別是革命老區(qū)、貧困山區(qū)困難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到2020年穩(wěn)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住房,是中央確定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后,我第二次到地方調研,就到了河北阜平縣,后來又去了不少貧困地區(qū)。我到這些地方調研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倳浺?,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多到農村去,多到貧困地區(qū)去,了解真實情況,帶著深厚感情做好扶貧開發(fā)工作,把扶貧開發(fā)工作抓緊抓緊再抓緊、做實做實再做實,真正使貧困地區(qū)群眾不斷得到真實惠。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
“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qū)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q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這就是我常說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的涵義。”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甘寧革命老區(qū)脫貧致富座談會上指出。
“40多年來,我先后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到過中國絕大部分最貧困的地區(qū),包括陜西、甘肅、寧夏、貴州、云南、廣西、西藏、新疆等地。這兩年,我又去了十幾個貧困地區(qū),到鄉(xiāng)親們家中,同他們聊天。他們的生活存在困難,我感到揪心。他們生活每好一點,我都感到高興。”2015年10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2015減貧與發(fā)展高層論壇上發(fā)表主旨演講時深情回憶,“25年前,我在中國福建省寧德地區(qū)工作,我記住了中國古人的一句話:‘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至今,這句話依然在我心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最突出的短板在于農村貧困人口。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是要把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短板’盡快補上,否則就會貽誤全局。”2015年1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上指出。
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必須實現,而且必須全面實現,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
“現在,扶貧開發(fā)到了攻克最后堡壘的階段,所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扶貧攻堅戰(zhàn)’改成了‘脫貧攻堅戰(zhàn)’。”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指出??倳洿蛄艘粋€非常形象的比方:“這就像六盤山是當年紅軍長征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一樣,讓全國現有五千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必須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
困難群眾,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最深的牽掛。
“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么樣、住得怎么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jié)。”習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賀詞中的這句話,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qū)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莊嚴承諾。一諾千金。”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指出:“3年后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這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fā)展上將是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讓我們一起來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yè)。”
“莊嚴承諾”這四個字被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彰顯了一位大黨大國領袖的強烈歷史擔當!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涼山腹地的四川昭覺縣三岔河鄉(xiāng)三河村考察??倳浿赋觯?ldquo;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各族人民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qū),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qū),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zhàn)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
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山深處的重慶石柱縣中益鄉(xiāng)華溪村考察??倳泴︵l(xiāng)親們說,脫貧攻堅是我心里最牽掛的一件大事。這次我專程來看望鄉(xiāng)親們,就是想實地了解“兩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還有哪些問題。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關鍵看脫貧攻堅工作做得怎么樣。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年都到貧困地區(qū)考察調研。總書記頂風雪、冒酷暑、踏泥濘,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在脫貧攻堅的每一個階段,直指難點、把脈開方;在訪貧問苦的每一次考察,翻民生簿、算增收賬;在萬家團圓的每一個春節(jié),走進貧困群眾家中,噓寒問暖、送上祝福……
“這幾年,我再去一些貧困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道路平坦通暢,新房子一片連著一片,貧困群眾吃穿不成問題??吹饺罕娔樕涎笠缰嬲\淳樸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興。”2020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
8年持續(xù)奮斗,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兌現了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生動詮釋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