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注定在歷史上是非同尋常的一年。從春到秋、從南到北,疫情、洪澇、臺風、病蟲害……一場場災害輪番襲來,人們一度擔心,糧食夠不夠吃?菜價會不會漲?收入能不能增?
走過四季,乘風破浪。歲末回首,你會看到,那田野里一張張農人飽經風雨的面孔,映出了糧食“十七連豐”、主要農產品穩(wěn)定供應的喜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抓好農業(yè)生產,推進農村改革和鄉(xiāng)村建設。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上,億萬農民朋友正在奔向更好的日子!
這是河南省嵩縣閆莊鎮(zhèn)竹園溝村黨支部書記朱德林(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fā)
【面孔1】“大蔥哥”馳援武漢前后
今年春節(jié),武漢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河南省嵩縣閆莊鎮(zhèn)竹園溝村黨支部書記朱德林總覺得該做點什么。村里盛產大蔥,種植面積上百畝。他動了給武漢人民送大蔥的念頭。
春節(jié)期間,聯系不到生產刨蔥機械的廠家。附近村民得知要給武漢送蔥,300多位村民自發(fā)去拔蔥。
朱德林回憶說,3天時間,村民在冰天雪地里拔了80畝地的10萬斤蔥。
怎么運到武漢?這又成了難題。不斷有愛心人士幫忙,終于把大蔥運到武漢。
朱德林由此獲得了“大蔥哥”的綽號。
四川、山東、湖南……各地農民紛紛自發(fā)給武漢送去一車車蔬菜、水果、肉類等農產品。
最近,朱德林的事業(yè)也有了起色。原本主要在本地賣蔥的他,開始把閆莊大蔥賣到外地。
上個月,他在洛陽推銷大蔥時被人認出,不到3小時一車大蔥就被搶光。各地朋友通過電話、網絡搶購大蔥。“賣得可快了”,他特別開心。
明年,朱德林希望帶動更多農戶種蔥、打造品牌,把村里的大蔥產業(yè)做大做強。

這是黑龍江蘭西縣蘭西鎮(zhèn)林盛村引進的辣白菜加工企業(yè)(7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