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日,寒露。8天超長假期收官。
寒露不寒——超6億人次出游,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jiān)測企業(yè)銷售額約1.6萬億元……當國慶遇上中秋,黃金周一個個數(shù)據(jù)盡顯經(jīng)濟暖意。
特殊之年,不尋常的假期。
環(huán)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jīng)濟陷入低迷,而透過中國黃金周這扇窗,世界看到中國經(jīng)濟的強大復蘇活力和光明前景。
超6億人次出游的背后是14億人民共同抗疫的不懈努力
一起回武漢感受“英雄城市”,到東北糧倉感受豐收喜悅,行進大西南穿行在崇山峻嶺間,翻越“世界屋脊”賞無限風光……這個假期,很多人跟隨“坐著高鐵看中國”的腳步,行在畫卷中,品大美中國。
國慶中秋,雙節(jié)重合,舉國同慶。歷經(jīng)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今年的假期極不平凡,來之不易。

一列復興號高鐵列車從京張高鐵駛過居庸關長城(10月6日攝)。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紅旗飄揚,歌聲嘹亮。武漢、南京、長沙……人們通過一場場“快閃”活動為新中國71歲華誕慶生;
夜色為幕,光束作筆。國慶中秋當晚,全國各大城市聯(lián)動上演燈光秀,“山河無恙”“致敬祖國”等字幕,讓人熱淚盈眶。
這個假期,飛機、高鐵、高速公路上奔走的人們,很多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地——家。

在岳陽東開往廣州南的G6131次“復興號”高鐵列車上,乘務員在“喜迎國慶濃情中秋”活動中為旅客表演舞蹈(10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到家嘍,太幸福!”在北京工作的申女士時隔一年多重回湖北襄陽老家,朋友圈里簡短幾個字配上幾張家常菜圖片,洋溢滿滿的幸福感。
有此同感的人不在少數(shù)。年初疫情來襲,許多人因出行受限中斷了回家或出游計劃;許多人則臨危受命,顧不上吃口年夜飯便踏上抗疫之路……不少人感慨,今年國慶,有遲來的春節(jié)味道。
隨著中國迅速控制住疫情并率先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經(jīng)濟逐月復蘇,消費日漸回暖,重新流動起來的中國又現(xiàn)生機活力。

游客在杭州西湖長橋景區(qū)游覽(10月1日攝)。 新華社發(fā)(江漢攝)
10月1日當天,廣州南站發(fā)送客流43.7萬人次,創(chuàng)下該站開通10年來最高紀錄。假期前6天,廣東全省納入監(jiān)測的150個景區(qū)累計接待游客數(shù)破千萬人次,達到1108.6萬人次;上海市主要景區(qū)(點)已接待游客超過65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提升。
交通運輸部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10月1日至8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日均發(fā)送旅客6211.5萬人次,預計道路發(fā)送旅客3.79億人次。

江西婺源篁嶺景區(qū)志愿者在解答游客咨詢,引導游客文明旅游(10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迪 攝
流動中國里,從高寒之地到熱帶島嶼,從西北風區(qū)到崇山峻嶺,領略沿途醉美風光,坐看秋收美麗景象,吃廣州茶、嘗北京鴨,人們盡情享受著“雙節(jié)”的喜悅。
“無論是機場還是高鐵站,人流量雖然大,但大家都戴著口罩,排隊依次通行。”國慶期間,從江西南昌乘坐飛機和高鐵到廣東游玩的李女士說,她和女兒的整個旅行非常順利。
數(shù)億人次的出行背后,是14億人民共同抗疫的不懈努力。

人們在上海外灘觀賞燈光秀(10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各地旅游、消費火爆,但疫情防控依然非常扎實,巨量人口的安全有序流動更凸顯了中國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能力。”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說。
“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恢復到接近正常狀態(tài)。”美國《紐約時報》網(wǎng)站文章如此點評中國黃金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