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這條路”
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牽掛的一件大事。2013年以來,他每年都在全國兩會上同代表委員共商脫貧攻堅大計。
“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
5月23日上午,北京鐵道大廈,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習近平總書記拿出這樣一份任務清單。
兩個多月前,3月6日,正是往年全國兩會召開的時間當口,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方面最大規(guī)模會議,發(fā)出了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總動員。兩會前夕,他又馬不停蹄到陜西、山西考察,實地了解脫貧攻堅成果進展。
擊鼓催征,軍令如山。如今,2020年已經過去近5個月,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
“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透出一份堅定:“我們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勝利。這是我們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
“這也有我的一個情結在里面。”總書記話音稍頓,目光閃動:
“我當了六七年農民,那個時候我餓著肚子問周圍的老百姓,你們覺得過什么樣的日子最好,具體目標是什么?”
老百姓給出了“三步走”的目標:“第一個目標是希望不再要飯,能吃飽肚子。別管吃什么,半年糠菜半年糧也沒關系。再進一步,當地的土話叫吃‘凈顆子’,就是能吃上純高粱米、玉米面。第三個目標,他們認為那就高不可攀了,‘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說是‘天堂的標準了’,是‘下輩子的愿望’。”
“我說,你們再努一把力,大膽想想還有什么更高的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回憶道,“他們的回答是——將來上山干活就挑著金扁擔吶!”
全場發(fā)出一陣會心的笑聲。
“我想,實際上這個目標也在實現中。這個‘金扁擔’,我就理解為農業(yè)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語含真情,“我們這一代人有這樣一個情結,一定要把我們的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農民扶一把,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這條路。”
發(fā)展為了誰?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扎根黃土地的悠悠歲月,早已將答案置于習近平心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卻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
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總書記闡明了這一重大抉擇背后的考量:
“如果我們硬性定一個,那著眼點就會變成強刺激、抓增長率了,這樣不符合我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宗旨,我們一直在講不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我們追求的是高質量發(fā)展,貫徹新發(fā)展理念的發(fā)展,追求的是廣大人民幸福美好生活。”
正是基于這種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頻頻問政于民、問需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