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美“火星2020”探測器揭開面紗
參考消息網(wǎng)12月29日報道 法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xué)家12月27日向媒體展示“火星2020”探測器。

“火星2020”探測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網(wǎng)站)
據(jù)法新社12月28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xué)家12月27日向媒體展示“火星2020”探測器時聲明,這個探測器不僅要在火星上尋找可能存在過的生命跡象,還要“作為人類探索火星的先驅(qū)”。
報道稱,上周,“火星2020”在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超級無菌間進行了首次地面行進測試。它將于2020年7月從卡納維拉爾角離開地球,并于2021年2月登陸火星。
美國“火星2020”計劃副主管馬修·華萊士總結(jié)說:“設(shè)計這個探測器是為了尋找生命跡象,它會帶去一大堆各種各樣的工具,這些工具能讓我們了解火星表面的地理和化學(xué)環(huán)境并收集樣本,為的是有朝一日能讓這些樣本被帶到地球。”
報道介紹,這輛火星車上將配備一系列傳感器:至少23個攝像頭,其中大部分輸出的圖像是高清彩色的,兩個“耳朵”能夠聽見火星上的風(fēng),還可以通過激光“擊穿”進行化學(xué)分析。
該火星車長3米、寬2.7米,和它的前輩“好奇”號火星探測器一樣配有6個輪子,可以在巖石上如履平地,但速度不是它的強項。不過它也不需要速度,因為它的目標是每個火星日平均行進200米就可以了。
“火星2020”配有一個迷你核反應(yīng)堆來提供能量,用一只長2.2米的靈活機械臂和一個鉆機將那些從它認為可能有利于某些形態(tài)生命和有機體分子存活的環(huán)境中提取到的巖石樣本進行研磨。
報道援引華萊士的話說:“我們在尋找一種遠古微生物生命,距今幾十億年,那個時期火星更像地球,表面有液態(tài)水、大氣層和磁場。”
樣本提取后將被送往火星車內(nèi)部一個管道中密封起來,等日后的火星任務(wù)來取走。身穿無菌防護服的工程師史蒂夫·巴拉哈斯興奮地說:“我們設(shè)計并安裝到火星車上的是全新機械構(gòu)造,這很可能是送入太空的最復(fù)雜機械了。”
華萊士說:“我們希望進展迅速。我們計劃2026年再進行一次任務(wù),去火星拿樣本,把樣本放到進入火星周圍軌道的火箭里。”
他說:“這樣的話,樣本就會和一個軌道飛行器相遇,然后被帶回地球。我們就能在十年后分析這些樣本了。”
為了盡可能找到遠古生命的線索,“火星2020”將在湖區(qū)火山口著陸。這個經(jīng)過多年科學(xué)爭論后選定的地點在35億至39億年前曾是一個深達500米的湖泊,與眾多河流相連。
但華萊士強調(diào),“火星2020”任務(wù)同樣面向未來。
他說:“我將這個任務(wù)視為人類探索火星任務(wù)的先驅(qū)。我們有一個用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氣的設(shè)備,這是為了滿足人類未來可能前往火星的需求,也是為了給離開火星的返程之旅提供燃料。”
(2019-12-29 11:0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