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瑤
澳門回歸二十載,“蓮花寶地”日日新。對于澳門的發(fā)展,習近平牽心掛腹、遠慮深謀,數(shù)度到澳門考察,留下許多眾口傳誦的佳話。近日他將再赴澳門視察,與澳門同胞同慶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chuàng)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圖文故事,帶您回顧習近平和澳門的故事。
“辦法總比困難多”

2009年1月10日,習近平來到澳門普通市民胡祖杰家中探訪,了解他們生活、工作情況。這是胡祖杰一家將親手制作的五谷雜糧畫作回贈習近平。新華社記者劉蓮芬攝
2009年,澳門回歸祖國10周年。在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和澳門居民奮力應(yīng)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guān)鍵時刻,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到澳門考察。
訪民生,問經(jīng)濟,謀發(fā)展……在澳門的30多個小時里,習近平一行不辭辛勞,廣泛接觸澳門各界人士,與澳門居民深入交流,實地了解澳門經(jīng)濟和民生狀況。
在澳門期間,“信心”是習近平頻繁使用的一個詞:
在澳門特區(qū)政府歡迎晚宴上,習近平指出,希望澳門各界人士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同舟共濟、共克時艱,著眼長遠、化危為機,排除干擾、維護穩(wěn)定。
會見澳門社會各界代表人士時,習近平鼓勵大家堅定必勝信心,既要看到困難和挑戰(zhàn),更要看到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挑戰(zhàn)的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
前往普通居民家探訪時,習近平親切詢問他們的生活、工作情況,了解他們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影響的感受,鼓勵他們增強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的奮發(fā)努力,有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澳門同胞一定能順利渡過難關(guān)。”習近平的熱情勉勵如同一縷春風,將攜手奮進、共克時艱的信心與勇氣傳達到萬千澳門人民的心中。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
2014年12月19日,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前夕,習近平再次踏上了這片“蓮花寶地”。
飛機才抵達3個多小時,習近平的身影就出現(xiàn)在澳門石排灣公屋,近距離感受澳門的發(fā)展變化,了解澳門人的日常生活。
石排灣公屋是澳門最大的公共房屋項目,建有9000多套住宅,是澳門“居有其所,安居樂業(yè)”公共房屋政策的成果之一。

2014年12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石排灣公屋,親切看望澳門普通市民家庭。這是習近平主席走訪市民譚玉娥家。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家里幾口人?”“做什么工作?”“全家收入有多少?”“小孩子上幾年級了?”“住房開支有多少?”坐在整潔溫馨的公屋里,習近平親切地同居民拉起家常,細細了解家庭情況、工作學習、夢想愿景,把對澳門民生狀況的關(guān)心融入每一句溫暖的詢問中。
看到走訪的人家家庭和睦、其樂融融,大人們努力工作,孩子們勤奮學習,習近平十分感動。
在當晚歡迎晚宴的致辭中,習近平將這次走訪比喻為“推開了一扇窗戶”,看到了澳門居民安居樂業(yè)的溫馨畫面。他說,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澳門經(jīng)濟發(fā)展、民生改善、社會安定的喜人成就,更令人感受到澳門“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的和諧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