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時整,紅隧正式恢復通車。首先從九龍開往港島的是一輛貨車和一輛私家車,隨后陸續(xù)有的士、旅游巴士等駛過。數(shù)分鐘后,從港島駛來的車輛也順利通過紅隧,“登陸”九龍。現(xiàn)場交通大致暢順,絕大部分車輛停留在收費亭的時間不長,完成繳費后即可繼續(xù)向前行駛。

記者注意到,橫跨紅隧收費廣場的南、北兩條行人天橋也同步重開;而紅袋站連接香港理工大學的行人天橋仍見破損,該天橋和暢運道行人天橋均有路障、圍網(wǎng)圍封著兩側(cè)。

連日來,受紅隧這條“大動脈”封閉影響,全港多地交通面臨堵車,一些平時開車的市民只能改乘地鐵或小渡輪過海。

特區(qū)政府政務(wù)司司長張建宗26日在跨部門記者會上表示,由于遭暴力分子大肆破壞和縱火,紅隧被迫于13日夜開始封閉。
港府21日成立了跨部門小組,包括運輸署、路政署、機電工程署及消防署等部門,全力搶修紅隧及附近天橋的收費亭、控制室、閉路電視、機電設(shè)施等設(shè)備,并清理路障。來自多個部門的800多名員工花了近100小時,不分晝夜地搶修,紅隧得以基本修復。

“紅隧是連接港九新界的‘大動脈’,每天有超過11萬架次的車輛使用,占香港過海車流量的四成,暴力破壞嚴重影響市民出行。”張建宗重申,希望社會盡快止暴制亂、回復平靜,示威者不要再破壞紅隧。“半小時的破壞行為,我們要花上兩個星期維修,而且是通宵達旦去做。破壞容易、建設(shè)難,為了整個社會利益,(示威者)不要與市民對著干,大家一定要向暴力說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