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更重要的是,此事還暴露出了一個此前一直被西方媒體刻意忽視的問題,即香港街頭的極端分子其實是一群“排外主義者”乃至“逆向種族主義者”。
一位新加坡網(wǎng)民就吐槽說,香港社會的等級結(jié)構(gòu)是這樣的:西方人(白人)>美籍英籍加拿大籍華人>說粵語的香港人>內(nèi)地人>印度人>南亞人>非洲人。他這條吐槽也獲得了不少點贊。

也有人在樊嘉揚透露暴民們還曾逼她說出“抗議者的五大訴求”之后,調(diào)侃說“看起來這五大訴求之一應(yīng)該是‘派一個非華裔的白人記者來報道我們’吧”。

不過,令人毫不意外的是,樊嘉揚的這番遭遇,卻并沒有在“推特”這個早已被各路極端分子乃至反華分子把持的境外社交平臺上,喚起人們對這種“逆向種族主義”行為的譴責(zé)。
不少極端分子的同情者/支持者就在她的帖子下面瘋狂狡辯說:我們是被“嚇”的,是怕有內(nèi)地的“間諜”混入,而你長得那么像北方人,口音又不是標(biāo)準(zhǔn)的美國口音,所以我們才會這么對待你,對不起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