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8月31日電 題:共享出彩人生——中國殘疾人體育的光榮與夢想
新華社記者張澤偉 王浩宇 李鯤
折翼的天使,也能飛翔。精神不倒,便有奇跡。
正在天津舉行的全國第十屆殘運會暨第七屆特奧會上,殘疾運動員們用拼搏書寫答案,用汗水澆灌青春。他們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證明殘疾人同樣可以擁有豐滿而精彩的人生。

這是2019年8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七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天津體育館舉行。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體育,是巨大舞臺,讓殘疾人展示自我、豐富人生;體育也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社會的溫度和幸福度。
奮勇爭先:殘疾人體育無上榮光
中國殘疾人體育是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1984年,是中國殘疾人體育的重要年份,全國殘運會在這一年正式拉開大幕,逐漸成為殘疾人四年一度的盛大聚會;這一年,中國首次派代表團參加了殘奧會,從此開啟了中國殘疾人運動員自信樂觀、奮勇拼搏的“殘奧神話”。

這是2008年9月6日,中國第一位殘奧會冠軍平亞麗(右)在北京2008年殘奧會開幕式上與火炬手孫長亭交接。 新華社記者郭勇攝
平亞麗是中國第一位殘奧會冠軍。1984年紐約殘奧會上,23歲的她驚世一跳,在女子盲人跳遠比賽中奪金。由于當年殘奧會早于奧運會開幕,平亞麗為祖國爭得的奧運首金,比許海峰還早一個多月。
如今58歲的她,說起過去依然顯得相當平靜。“那時候很單純,敢拼命。所以,我們中國運動員第一次亮相殘奧會,就給外國人留下‘能拼善戰(zhàn)’的印象。另一個印象是,那時我們特別艱苦和簡樸,有運動員臨參加殘奧會了還沒有專用的運動輪椅,最后由國內(nèi)的自行車廠家臨時攢了一輛。”
時過境遷。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水平和訓練條件已不可同日而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