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亞華(右)與駐村第一書記李敬正在村口清理荷塘內的雜草和雜物(2018年7月26日攝)。 新華社發(fā)
一頂草帽下,一張黝黑的臉龐和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褲腳挽到膝蓋,說著一口流利的方言。初見崔亞華,城里生活的痕跡已很難在他身上看到。
“度蜜月度到一半,他就去駐村,為這,我很久沒搭理他。”妻子黃寧鈺說,2017年國慶節(jié),崔亞華把她帶到村里。看到丈夫簡陋的臥室、身上被蚊蟲叮咬的痕跡,聽著村民親切的話語,一下理解了丈夫,眼淚不禁流了下來。
當夏天光顧山野,滿山的樹木從石縫間伸展出翠綠,守護著山村。這些年輕人就像大山里的樹,不管處在哪里,不管條件多么艱苦,都能落地生根。
傾心
遵義市播州區(qū)團結村,黔北大地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落。為了生存,一代代村民與貧困抗爭,老支書黃大發(fā)帶領村民修建的一條“懸掛”在絕壁上的“天渠”就是最好的見證。
渠通了,團結村的“山門”打開了,但發(fā)展致富的路還很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