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些餐廚廢料拿回來清洗、分類、冷泡,通常要14到28天左右才能把顏色泡出來。張駿霖一連幾個月窩在家里做實驗,菜葉腐臭了也渾然不覺。為了不影響家人,他搬進一間只有30平米的廠房,吃住研究都在這里解決。
顏色提取后的濃度檢測、調(diào)配是最難的一個步驟。幾百次的測試可能才得到一次理想的效果,檢測濃度達標的就可以放進瓶子備用,否則還要一遍一遍再調(diào)色。單單是為了提取到一種穩(wěn)定的藍色,張駿霖就花了半年時間。
紫椰菜可以有藍色,姜、洋蔥可以做黃色,甜菜根能做紅色,咖啡能做咖啡色,菱角和泥巴可以做灰色,橘子皮能做橘色……這些都是張駿霖一次一次實驗得來的。目前,他已經(jīng)研制出了9個色系的染料,并用這些顏色做了旗袍、帆布包、帽子、抱枕、T恤等產(chǎn)品。

張駿霖用廚余垃圾提色染制的旗袍(視頻截圖)
環(huán)保是一場全民行動,個人之力微乎其微。張駿霖介紹,七年來他們消耗的廚余垃圾只有五六噸。與經(jīng)營店鋪相比,張駿霖更希望把減少浪費,綠色環(huán)保的觀念傳遞給更多人。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客人,他都會設法讓他們體驗染色的過程。
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官方邀請張駿霖和他的團隊前往現(xiàn)場舉行講座,驚嘆于廚余垃圾染色的環(huán)保理念,稱贊他們提煉的是“世界上最美的顏色”。在國際上收獲了認同,張駿霖更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此后,他帶領團隊在香港成立了幾個廚余垃圾染色的推廣點,進一步宣傳他們的環(huán)保理念。
張駿霖說,如果有一天,他的店因為收集不到廚余而關門大吉,他可能會開心地做夢都要笑出來。(視頻來源:央視《華人世界》欄目)
